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财经观察  >> 正文

央行最新发声!2017年以来宏观杠杆率增幅稳定,为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提供政策空间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券商中国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X]

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深入推进金融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近期,央行推出“关注‘两会’共话金融”专栏,介绍一年来金融领域重点工作情况。

央行表示,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年均增长约4.8个百分点,增幅总体稳定。从国际上看,与主要经济体相比,疫情以来我国杠杆率增幅相对可控,以相对较少的债务增量支持经济较快恢复增长。2021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得力、经济稳步恢复、宏观政策有效等因素共同推动宏观杠杆率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为加大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

央行表示,宏观杠杆率作为中期经济周期变化的警戒线,当前保持基本稳定,能够反映我国金融风险逐步收敛,也为未来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提供了政策空间。2021年杠杆率为272.5%,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预计2022年增幅保持基本稳定,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政策空间。

2017年以来稳杠杆取得显著成效

宏观杠杆率是一国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2017年以来宏观杠杆率增幅总体稳定,杠杆率年均增长约4.8个百分点,比2012-2016年年均增幅低8.6个百分点。2017至2019年我国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在253%左右,初步实现稳杠杆目标。2020年疫情暴发后,杠杆率阶段性上升至280.2%。2021年回到272.5%。

与主要经济体相比,疫情以来我国杠杆率增幅相对可控。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末美国(281.1%)、日本(416.8%)、欧元区(282.1%)杠杆率分别比2019年末高26.0、36.4和25.0个百分点。同期我国杠杆率比2019年末高19.1个百分点(275.1%),增幅比美、日、欧元区分别低6.9、17.3和5.9个百分点,增幅相对而言并不算高。

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稳定,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创造了空间。

因素共同促进我国宏观杠杆率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一方面,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是宏观杠杆率企稳的关键所在。名义GDP是宏观杠杆率计算的分母,其增长快慢对于杠杆率变化有重要影响。2020年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一度明显放缓,导致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对稳杠杆作用突出。2021年我国名义GDP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加快10.1个百分点,推动宏观杠杆率恢复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另一方面,宏观政策有力、有度、有效,以可控的债务增量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一是政策有力。2020年共推出9万多亿元货币支持措施,引导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同时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出台规模性纾困措施对冲疫情影响。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得当,形成合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了经济大盘。

二是政策有度。货币政策保持了前瞻性、连续性、稳定性,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继续为经济稳步恢复保航护驾。得益于此,我国非金融部门债务增长相对稳健、可控,2021年总债务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年末低2.7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比2009-2019年总债务增速平均值低约7.3个百分点。

三是政策有效。货币政策始终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注重提高精准性、直达性,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此外,近年来金融风险攻坚战遏制了脱实向虚、盲目扩张的势头,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服务增效提质。这些措施共同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助于疫情以来我国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经济较快恢复增长。

我国杠杆结构持续改善

央行表示,近年来我国杠杆结构持续改善。

一是企业部门融资不断规范,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

近年来,在持续获得融资支持的同时,企业部门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且杠杆结构持续优化。2017-2019年,随着稳杠杆政策的有序推进,企业部门杠杆率稳定在152.2%左右。疫情暴发后,企业部门杠杆率阶段性上升至161.7%,2021年有序恢复至153.7%,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同时企业部门债务结构不断优化:一是贷款、债券持续增长,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2021年末企业部门贷款、债券合计占企业部门总债务的86.8%,比2016年末高9.2个百分点。二是表外债务持续下降,有序释放潜在风险,为新增债务创造了空间。2021年末企业表外债务(如: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与GDP之比较2016年低19.3个百分点。

二是政府部门杠杆率先降后增,有力应对疫情影响。

近年来我国不断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成效显著。2015-2017年,政府部门经历了去杠杆,杠杆率合计下降2.8个百分点;2018-2019年,在稳杠杆政策指导下,政府部门杠杆率保持相对稳定,合计上升2.6个百分点。

疫情以来,政府部门杠杆率增长较快,主要是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2021年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6.6%,两年平均增长4.0个百分点。

三是住户部门杠杆率增幅稳定,债务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增幅稳定。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由2012年的33.8%上升至2021年的72.2%,这九年的年均增幅为4.3个百分点,且历年增幅波动不大。

住户部门债务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政策支持的个人普惠小微经营贷款增长较快。疫情发生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突出保市场主体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创新实施直达机制,稳经营、保就业。

二是住房类贷款增速总体放缓。2018年一季度以来,住房类贷款增速总体逐步放缓。

宏观杠杆率作为中期经济周期变化的警戒线,当前保持基本稳定,能够反映我国金融风险逐步收敛,也为未来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提供了政策空间。2021年杠杆率为272.5%,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预计2022年增幅保持基本稳定,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政策空间。

相关新闻
央行上缴1万亿元结存利润 财政部回应

财政部回应央行上缴近年结存利润:用于大幅增加地方转移支付   3月8日,财政部就人民银行上缴近年结存利润问题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行了解答。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据悉,人民银行是上缴单位之一。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是我国的惯例做法...

央行: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中新财经3月4日电 据央行微信公众号4日消息,3月1日,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加快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更好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

央行:中国境内比特币交易量全球占比从90%以上降至10%

中国央行金融稳定局3日发文称,中共十九大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包括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有效遏制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气,中国境内比特币交易量全球占比从90%以上迅速下降至10%。   央行金融稳定局称,集中整治互联网金融乱象,已转入常态化监管。P2P网贷平台全部退出经营,未兑付借贷余额从最初的1.2万亿元(人民币)下降至4900亿元。严厉打...

对冲税期+跨月扰动 央行两日净投放2800亿元

继2月22日放量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之后,央行23日进一步放量逆回购操作至2000亿元,公开市场连续两日累计净投放资金28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不变,资金面将平稳度过月末时点和税期高峰。   央行2月23日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在2.10%。...

去年四季度央行处罚32家拒收现金单位 万达影城等登榜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信息表》,杭州拱墅万达电影城有限公司柯桥万达店等32家企业或门店上榜。   其中,第24条显示,杭州拱墅万达电影城有限公司柯桥万达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拒绝公众使用人民币现金购票,依据《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