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 新增贷款低迷呼吁更多宽松政策
业内人士预计年内还将下调1至3次“存准”以促进“稳增长”
尽管今年以来中国央行采取降息和降准等一系列举措,但并未能彻底扭转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窘境。新增信贷疲软凸显经济下滑趋势。日前央行公布2012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为5401亿元,虽然同比多增485亿元,但明显低于此前市场7000亿元的预测中值。与此同时,体现企业生产活跃度的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较上月末下降0.1个百分点。市场分析指出,新增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下滑显示企业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萎缩未能改善。
新增贷款创10个月新低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01亿元,同比多增485亿元,较6月份少增3797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创下2011年10月来的10个月新低。
当前,信贷的结构依旧堪忧。7月新增票据融资1526亿元,较上月多增1186亿元;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920亿元,较上月少增710亿元,占比依然较低。交行金研中心指出,这与当月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速未见反弹一致,表明稳增长的政策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在信贷低迷的同时,直接融资则成为7月份的亮点。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23亿元。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同比多增2065亿元和1948亿元,均大幅高于当月新增贷款的同比多增额485亿元。
尽管贷款增速放缓、存款大幅下滑,M1和M0也均小幅回落,但M2同比增速却出现了反弹,达13.9%。分析认为,M2的反弹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其他融资渠道同比增加较多导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非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558亿元,其中,反映企业产能与投资扩张的长期贷款增920亿元,较6月大幅下滑接近700亿元。显示企业在继续扩大投资等方面仍乏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贷款增速放缓,一方面是因为银行受限于存贷比,当月新增存款为负增长5006亿元,银行“有心无力”;另一方面地方投资已经降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企业信贷需求不足
“目前企业信贷不足,银行很大一部分都是对私贷款,包括小微企业贷款和按揭贷款。其认为,企业的信贷需求很弱,这与PPI、工业增加值数据表现得一致。”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表示。
7月末M1增速再次回落,显示资金活跃度有所下降。6月份,国内三大货币供应量指标增速全线回升,M1与M2的增速差也略有收窄。但7月末,M1和M0的增速双双回落,资金定期化势头进一步加剧,目前M1与M2的差距再次拉大到9.3个百分点,成为年内次高,表明资金依然处于休眠状态。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指出,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偏低及体现企业活跃度的M1增速回落,均显示经济仍在底部徘徊。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如果未来贷存比不进行调整,各类企业债券和资产证券化方式就将成为下半年扩张政策融资的新主力。
由于实体经济的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目前市场面临“流动性失效”的状况,即无论M2如何反弹,资金都不会流向实体经济。其建议应该适当放松货币政策,三季度有必要下调1至2次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工具可暂缓使用。
汇丰银行中国区经济师孙珺玮认为,鉴于反映长期投资需求的企业中长期贷款仍处于萎缩状态,中国经济下行不容忽视。未来三季度应该有两次下调存准金率的动作,每次幅度在50个基点,同时还应有一次降低基准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宽松政策预期仍增大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均表现疲软,分析人士普遍预计政府可能出台新的刺激性措施来提振经济。
业内人士指出,7月信贷数据表明,企业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依然偏悲观,致中长期投资意愿不强,信贷需求有限。而结合近日公布的宏观数据,中国经济依旧处于下行通道中。为防止经济增速出现超预期的下滑,需要更多宽松性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给予经济以支撑力。
高盛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认为,鉴于目前经济处于通缩边缘且外需在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预计今后几个月决策层会保持宽松立场。但鉴于种种政策限制,2008年底和2009年初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不太可能重现,而且即使是像2010年下半年的较大的放松政策也未必会出现。他表示,预计政策将维持5月份以来的放松力度,这应会推动经济增长重回到趋势线水平附近。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计,政策将进一步向“稳增长”倾斜,维持一定的放松力度。他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仍将在三季度维持较高增速。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在一系列刺激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速有望企稳并温和反弹。尽管7月份物价涨幅继续回落,但预计四季度物价涨幅可能反弹,中长期通胀压力犹存。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基调,操作上朝着合理增加流动性并促使市场利率下降的方向继续微调。为应对外汇占款增量下降的影响、缓解流动性紧张,同时也为配合银行信贷投放,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预计年内准备金率还将适时适度下调1至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