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活动专题 >> ... >> 内厝琼坑 >> 琼坑介绍  >> 正文
新闻

“最美移民村”琼坑与你相约,带上相机一起来嗨吧!

www.taihainet.com 2016-12-28 11:27 来源: 台海网

  这里,曾经遍地荒芜,无人问津,来过了一波波的军民,最终却只有他们留下了。
    这里,全村李姓,为纯移民村,也是厦门市2个整建制纯移民村中最大的村落。
    这里是一个只有四十多年历史的村庄,却不时能让你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情怀……

台海网12月28日讯(台海网记者黄荣亮/文 刘彦玫/图)闽南冬日的阳光下,连片小洋楼在蓝天白云下格外显眼,水泥路环村而圆,显得特别平整。这是近年来琼坑村美丽变身的其中一小步,从令人“闻而却步”到流连忘返,从穷乡僻壤到美丽田园,这个年轻的移民村找到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发展节奏。

从闻而却步到流连忘返
    采菊·东篱下

  我们第一次去琼坑的时候,恰逢秋日下午,
    穿过那篇葱葱郁郁的荔枝林,眼前豁然开朗,突然会想起一首唐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其实没什么典故,非常平实,如同拉家常式的叙事写景,却能恰如其分地表达眼前这个小山脚下村子的特色:有山有水,小巧,亮敞,安静,淳朴。所谓乡愁,就是如此,就是田边割草的竹筐和旁若无人独自踱步的大公鸡……

生态与人文融合的美丽田园
    山水田园·移民文化

琼坑并不大,但处处体现着闽南人家的精致与和谐。在村子的中央,还有一座小小的移民史迹馆,里面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映入眼帘,细看有移民文化、传统美食的介绍,有宣传“当年移民艰辛”的图册,还有当年村民们农具杂物留存。细微之处,依然能够感受到琼坑人数十年来的筚路蓝缕、白手起家的艰辛与对故土的眷念。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琼坑人团结一心,邻里守望相助,继承发扬南安人爱拼敢赢的创业精神,经过几代人的奋力拼搏,经过几年的移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琼坑村,拥有2支广场舞队,社区书院、移民史迹馆、移民文化活动广场、移民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休闲小广场、灯光球场、民俗戏台、农村老人幸福院、乡贤馆、便民服务代办点、卫生所均已建成。

昔日穷山僻壤的移民小村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黄昏来临的时候,水塘边吹来习习清风,村里的70多岁的老人们唱起古老的乡戏,生态与人文在琼坑村演绎出独一无二的美景。

这里,远离都市喧嚣,远处青山叠翠,近处寻常巷陌,悠然而让人有采菊东篱下的情绪。

琼坑是一个年轻的村子,她甚至比村子里最年长的村民还年轻得多,但她又承载着两个地域的时代记忆,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上个世纪大迁徙所带来的阵痛、哀愁与思念,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战天斗地的情怀。

乡愁是根,拴着移民的魂,琼坑人把刻骨的乡愁,浓浓的思念化作对历史的把握,对未来的奋斗。吸引我的,也是这一份纯粹的乡愁,这一份在都市不远处青山绿水间的拼搏。
古往今来,无数的诗篇文章赞美乡愁诉说乡愁,乡愁是笛声,是蛙鸣或者是邮票或者是村口的那湾碧水,对于琼坑来说,乡愁,就是努力建设好自己的新家,从新家的点点滴滴,摸索着四十年前的乡愁记忆。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拿起相机,为这个小村子,留下一帧帧图像里,触摸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乡愁。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台海网官方微信(taihai101)

  • 台海网微信

  • 厦门微公益

  • 海峡导报微信

  • 厦门第一时间

相关新闻

  • 琼坑景点
  • 琼坑村门楼 2、双坑水库 3、移民广场 4、移民史迹馆 5、陇西戏台

关于台海网 - 导报广告价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算举报电话:0592-968801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4) 闽ICP备07001623号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版权声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导报(台海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免责声明:台海网转载自网络的文章和图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
如我们使用了您的作品(包括文章和图片),请作者与本网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网,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