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蜕变 留住所有原住民
如今,走近马垅社,远远就能看见一座外形大气的牌楼,上书“马垅社”三个大字。
穿过牌楼,沿着整洁宽阔的沥青路面走进马垅社,首先看到的是出入口的一道停车道闸及配套的监控摄像头,车辆由这里进出井然有序。“就在几个月前,还没有这套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的时候,乱停车及其导致的停车位严重不足还是最困扰我们社区的问题之一。”无论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这里的居民,说起马垅的“变身记”都如数家珍。
进入马垅社,两边的店铺沿路面整齐排开,没有一处占道经营。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原先店铺与路面的交界参差不齐,是大家主动将突出的地方腾出来,店铺排列才能这么整齐。
行走在小路上,可以看到社区里每一户人家住宅的边角用地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原先的乱土堆、乱摆放被改造成了屋前精致盆景,居民还自发将住宅边角围墙刷上漂亮的彩绘和图画。社区里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的大榕树,经过改造,重新更换了周围的护栏,铺上透水砖,新建花池,种上植物,设置石桌石椅,现在这里成了居民乘凉“话仙”的好地方。
现在的马垅社,几步一个公园,出门就有菜市场、超市,还有篮球、门球场、溜冰场等娱乐设施,真可谓是衣食住行休闲配套一应俱全。也因为如此,马垅社的原住民即使在其它地方买了房,也没人愿意搬离。
同享共管 “新居民”成建设主力
每当晨光熹微或者暮色初降,马垅社处处可见居民悠闲散步、健身、娱乐的身影,彼此间笑脸相迎,相互问候,熟悉地仿如家人。别以为这些都是原住民,马垅的原住民才500多人,外来人口却有2万多,但与其它城中村不同,这里有很多老租户,租期长达20年的不乏其数,原住民都亲切称呼他们为“新马垅人”。
同时,创建美好家园也实实在在让他们成了马垅的一分子。社区先后成立包括公共议事理事会、马垅新居民协会、社企同驻共建协会、商家联盟协会、房东协会等5个居民自治组织。其中,马垅新居民协会通过鼓励发动新居民自发成立社会自治组织,将实现新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并动员新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社区也为新居民在教育、卫生、住房等方面争取享受均等的服务。
为尽快让外来人口融入社区,共享发展成果,社区与日新工友之家展开合作,开办社区大学专门为外来人口和流动儿童提供社工服务。社区通过举办如K歌大赛、包粽子等活动,增加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的交流,并举办各类讲座,开放图书室、电脑室,为其搭建学习平台。针对流动儿童,社区成立了周末兴趣班,并为孩子提供课后辅导,还经常组织户外活动。
此外,社区里还成立了绿化设施管护志愿服务队,制定认养认管范围、程序,以及表彰奖励与不合格退出机制,鼓励居民认养认管,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从而保证了社区里的树木常绿、花朵常艳、景观常新。
尽管随着“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的全面铺开,殿前街道马垅社已然呈现一派“宜居城中村”的景象,但无论是居民、商家,还是广大“新马垅人”,仍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共同谋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分享”的自治自管模式,为进一步缔造这个“宜居城中村”社区精品献策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