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乐活厦门 >> 乐在资讯  >> 正文

兴业消费金融:蓄势再发力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7月31日讯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具体工作部署,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机构在推动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不仅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积极响应国家和监管部门号召,找准自身优势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结合点,聚焦民生领域的多样化消费融资需求,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打通农村金融“毛细血管”,在数字乡村、人才振兴等重点任务上求突破、见实效,当好乡村振兴“金扶手”,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守根筑梦 拓宽“可为”之路

“农,天下之大业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普惠金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更是值此东风浩荡的新时代,一家“有为”的金融机构拓展市场、主动谋变的战略选择。

农村金融当前最大的难点在于乡村客群抵质押资产不足、信用信息欠缺,创新机制推动农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落地迫在眉睫。兴业消费金融着力增进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与易得性,发挥线下直营团队优势,坚持“送贷上门”的服务模式,组织客户经理入乡入户驻点开展集群式金融宣传,真正将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放在心上,深入到传统银行贷款服务未能覆盖到的田野阡陌。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人才振兴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和动力。兴业消费金融以教育为践行普惠的主阵地,聚焦乡村青年学子求学就业难题,与福建省教育厅合作推出“兴才计划”一揽子教育公益项目,涵盖奖助学金、奖教金、高等教育贷款和励志成长基地,进一步深化服务理念,持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劳动意识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机会,为有志学子开启就业帮扶的大门,筑梦未来的美好生活。目前,已在福建省内20所高校建立分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24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其中农村家庭的学子占90%。因基地在就业能力提升、返乡就业引导方面发挥了正面作用,被授予“福建省金融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加强人才建设赋能乡村振兴。依托兴才励志成长基地,公司设置了一系列的专业培训课程和市场实践活动,特别是打造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特色的“三农”学堂、“支教”学堂和“金融”学堂,让大学生真正深入基层、走近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月,由福建银保监局、福建师范大学和兴业消费金融公司三方共建的“福建省高校金融教育宣传基地”正式揭牌,作为兴才励志成长基地资助育人工作的延伸,该基地将为全面普及金融知识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上山下海 打通“最后一公里”

千里海岸,万盏渔灯。近年来,福建省平潭县发挥“靠海吃海”的生态资源优势,实施水产品牌战略,打造特色渔业金字招牌。林先生是平潭县流水镇的鲍鱼养殖户,同镇上的大多数居民一样,在鱼类进食的高峰期,由于饲料成本投入可观,周转资金捉襟见肘。按照以往的工作习惯,林先生需要维持一定的资金量开展生产经营,提高消费生活水平并非第一要务,但儿子的婚事初定,婚房落成后房屋装修和婚礼置办的费用也是刻不容缓,一时让林先生犯了难。

兴业消费金融的客户经理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核访,为林先生一家送去了贴心的金融服务,让他们能够在转型发展、收入增长的条件下,解决资金错配难题,顺利购置家居迁入新居。

如林先生一般的普惠金融服务案例不胜枚举,近年来,兴业消费金融不断下沉金融重心,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以福建省内县乡区域为试点,将消费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并结合展业区域地方产业特色和行业特征,增加乡村绿色产业金融信贷服务供给。同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收入存在较强季节周期性的特点,兴业消费金融开发反收入周期的消费信贷产品,以平衡农村居民在一年内各阶段的消费,有效解决农民生活暂时性资金短缺,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围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精准发力。

除了“客户少走路,自己多动腿”的朴素信念,兴业消费金融也在“数据多跑路”上下足功夫,以数字驱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打通乡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公司在业内率先制定“十四五”信息科技规划,依托数字化工具优化金融供给,全面赋能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和广大个体工商户及新市民群体,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落实“手机作为新农具、数据作为新农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理念,结合数字乡村建设,自主开发全功能手机App,并逐步拓宽线上业务渠道,实现对客户的全天候、全覆盖服务,客户可线上完成“云申请、云审批、云用款”的全流程操作;依托自动化审批系统,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金融科技手段注入金融产品全流程,精准助力农户安心生活,放心经营,增强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后劲,发挥金融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新闻
联播+|新时代治蜀兴川 总书记要求从这四方面发力

|联播+|“希望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7月27日,在巴蜀大地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四川各项工作提出新寄望。 从短板弱项处...

我们的家园·西藏篇|林芝: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与特色产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日前,“我们的家园”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实地探访了多个乡镇村,深入了解了林芝通过生态旅游、特色种植等发展经济,推动致富的生动故事,见证了乡村振兴不断发展、雪域高原上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打造雪域高原生态致富乡村振兴样本   每年三四月份,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令巴宜区的嘎拉村吸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   图为桃花盛开时的...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乡村合伙人”唱响山乡“振兴曲”

盛夏时节的山东济宁泗水县龙湾湖,群山环抱,碧波荡漾。走进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夹山头村,顺着蜿蜒的乡村小道,等闲谷艺术粮仓、夹山音乐厅、民俗博物馆、山居民宿等在绿树掩映下错落分布,吸引游客不时驻足拍照。 从无人问津的山区贫困村,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短短三四年时...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塔元庄村振兴记

奔腾不息的滹沱河切穿太行山脉,一路蜿蜒入海,滋养了无数村庄。在滹沱河北岸的塔元庄村就是其中之一。 塔元庄村,南距石家庄市15公里、东距正定县城1.5公里,从空中俯瞰外形酷似宝塔,这也许就是塔元庄村村名的由来。塔元庄村曾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

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组织振兴引领保障乡村振兴”调研报道

走进新时代农村,处处都是新风貌。合作社里致富忙,文化广场欢乐多。田间地头不仅有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有体验农事的游客。有的农家小院变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党员干部亮身份、干劲足,带领村民过上了新生活。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中,乡村治理面临各种各样的新挑战,也随之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新机制。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如何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