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知识分子  >> 正文

追忆路遥:他有对人的悲悯,写人的尊严、人的价值(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摄影师郑文华为路遥拍摄过不少照片。他说,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之后是《早晨从中午开始》,《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最佳的文学创作阶段。

  “路遥对青年作者说,你要写小说先得先会吃苦,走文学这条路是吃苦的路。”郑文华还记得,有一次早上起来在花园碰到路遥,路遥也在溜达,“我说,路遥你怎么起这么早?他拿眼睛瞪我一下:我还没睡呢,每天早上写完溜达一圈就睡觉。”

  郑文华说,路遥最喜欢的音乐是贝多芬的《英雄》《命运》《田园》,后来特别喜欢小提琴曲《梁祝》,每次出发到外地怀里都揣着一盘磁带听。

  “后来别人问我路遥的特点是什么,我回答路遥最爱听的是小提琴曲《梁祝》,最爱抽的是云烟,最爱看的是足球,最爱干的事就是写作和创作。”郑文华总结。

  

《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的确,尽管岁月流逝,但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依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这些作品的价值和魅力在哪里?

  评论家白描说,“我们现在评价路遥,不应把路遥理解太狭隘了,我们整个评论界或者读者当中,更多的是关注路遥能吃苦,在苦难当中,在逆境当中勇于奋斗,着眼点过多的局限在励志上,事实上,路遥和他的作品绝不止于此。”

  “在《平凡的世界》中,他的出发点是对人的一种悲悯之情,一种大爱之心,他写的不是社会学上、伦理学上是非对错的关系,他小说的指向是对人的悲悯,写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白描解释道。

  对于路遥作品长久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如此理解,“路遥的作品吸引了一代代读者去阅读,正说明路遥是为大众写作。路遥曾经写道,‘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平凡的世界,但也永远是伟大的世界’,作者在写作的一开始,他的目标设定就是人民。”

  “所以,这本书获得那么多人的欢迎理所应当,是作家这种追求的自然回报。”白烨说,“他是眼里有读者、脚下有大地、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这个形容对路遥来说是最准确的。”(完)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10月15日颁奖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体现出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努力和成就。   近年来,中国作家频频走向国际领奖台,刘慈...

两位陕派茅盾文学奖得主 书中都带秦腔题材

10月14日晚,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当代文坛知名作家、往届茅奖获得者贾平凹、阿来、毕飞宇、张平、格非五人以茅奖颁奖者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分别为陈彦、徐怀中、徐则臣、李洱和梁晓声这五位茅奖新得主颁奖。茅奖升华了贾平凹等人的文学人生,他们又见...

梁晓声:有一个人物的名字叫时代

“如果不饱含深情的话,一个人怎么能写100多万字,他在那儿干嘛呢?兴趣对我本身没有那么大的推动力,一定要加入情怀的推动力,而且情怀的推动力一定是主要的。”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作家梁晓声如是说。   日前,梁晓声的三卷本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体现长篇小说创作迈向“高峰”的努力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8月16日在北京揭晓,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5部作品获奖。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李敬泽接受《光明日报》《文艺报》记者采访,就评奖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作为我国具有最高荣誉、备受关注的全国性文学奖项之...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产生 梁晓声、徐则臣新作皆上榜

8月12日16时许,中国作家网发布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第2号),宣布已评选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10部提名作品。   公告中写道:“评奖委员会经过认真阅读讨论,于2019年8月12日进行第五轮投票,产生了10部提名作品,现予以公示,公示截止期为8月15日。在此期间,如发现提名作品有不符合《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的情况,请向评奖办公室反映。”   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