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节令之美|从“老人节”到“老年节”,关于“重阳”你了解多少?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猜一猜,这首诗说的是哪一个节日?谜底是:重阳节。

  这首诗的作者为明代诗人王灿。此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了重阳节的景象,特别是异乡登高,满目黄花,让人生出淡淡乡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到底缘何叫“重阳”?历史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逢九,两阳相重,名曰“重阳”,又称“重九”“双九”,或“九九重阳”。

  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究竟始于何时?罗澍伟认为,“重阳”一词或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虽未形成节日,却有登高的风俗,意在崇拜山峦,以消祸避灾。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这样的思维逐渐淡化,求愉悦和祈增寿等“宜于长久”的意识日益加强。

  魏晋以后,“重阳”的节日气氛渐趋浓重,到唐代形成民间节日,或登高望远,或舒展筋骨,或啸咏骋怀。唐代诗人王维更是写下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民俗内涵也日益丰富,并沿袭至今。

  重阳节后,天气日渐寒凉,草木凋零。为告别春夏的勃勃生机,迎接秋收冬藏,明清时期又出现携酒至城郊痛饮的风气,与阳春三月的“踏青”相对应,谓之“辞青”。

  时至今日,重阳节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老人节”。重阳节为何又叫“老人节”?罗澍伟说,“九”作为阳数之极,又被称“极阳”或“老阳”,“九九”与“久久”谐音,意味着长久、高寿。因此,从1989年开始,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3年7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标志着重阳节在国家层面获得认可。今年重阳节是我国第十二个法定老年节。

  “中国传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核心是晚辈对长辈的‘孝’,所以在过好新时代传统节日的同时,我们还应承担起延续中华文化记忆的责任,把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罗澍伟说。

  统筹:刘心惠、邵香云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安宁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相关新闻
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 “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   你们好!来信收悉。多年来,大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

习近平回信勉励“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 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指出,多年来,大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习近平强调,老年人...

浙江德清:老有所养幸福“医”靠【图】

  10月9日,在乾元镇医康养中心,镇中心卫生院医生为89岁的张文元老人检查身体。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利用闲置的医疗资源,实行“医疗+康复+养老”一站式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让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2023年8月,由德清县原第一人民医院...

晋江第十三届老年文化艺术节暨2024年晋江“敬老月”活动开幕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迎接全国第12个老年节,晋江第十三届老年文化艺术节暨2024年晋江“敬老月”活动近日在晋江市老年活动中心开幕。本届老年文化艺术节以“银耀新时代,晋展新风采”为主题,融合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竞赛、地方特色等多种元素和形式,将持续开展至11月。(融媒体记者丁荣汉 范金林 通讯员林晓燕 卢鸣谷 摄) 来源:泉州晚报

2024年泉州市重阳敬老活动举行

一年好景橙黄,佳节又重阳。在全国第十二个“老年节”到来之际,10月9日,泉州举行重阳敬老活动,市领导与老同志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内喜气盈盈,来自泉州市青少年宫、晋光小学、通政中心小学、金山幼儿园的孩子们献上了精心编排的节目和祝辞,精彩的表演、动听的歌声、欢快的舞姿,赢得了阵阵掌声。市领导张毅恭、蔡战胜、肖汉辉、汤孔忠、黄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