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中传承 坎儿井焕发新活力]]]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古老的坎儿井也迎来了新生。为传承这一优秀水利工程,当地政府正在进行坎儿井的大规模保护和修复工作,让坎儿井发挥更大价值、惠及各族群众。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吐鲁番的地下水开采量逐渐增大,造成部分坎儿井干涸断流。近年来,当地加强了对地下水超采的治理,规定坎儿井的竖井附近,一定距离内严禁新设机电井,已有的机电井也逐步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地下水下降趋势逐渐减缓,坎儿井的出水量趋于稳定。
近年来,坎儿井的修缮也在不断加强。当地已累计投资近1亿元,加固维修坎儿井165条,还有45条坎儿井即将启动修缮。在克其克坎儿井的修复工地,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段已经损坏的暗渠进行修复。负责人史多奇告诉我们,现在坎儿井的施工技术和设施早已更新换代,比如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的卵形涵管,大大增加了坚固程度。
吐鲁番克其克坎儿井修复工程施工队负责人 史多奇:过去,挖掘200米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现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虽然现在机电井已经普及,坎儿井在吐鲁番人的生活和耕作中仍然有重要地位。生活在火焰山脚下的葡萄沟达甫散盖社区的居民阿帕尔·阿不力米提,每天中午都会开启坎儿井涝坝的水闸,浇灌村中的120亩葡萄园。阿帕尔说,相比于机电井打出的水,坎儿井水冬暖夏凉,常年保持在18到20摄氏度,这正是葡萄生长最适宜的水温,用这个水种出的葡萄长势更好。
吐鲁番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 陈勇: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坎儿井资源,开设了坎儿井游乐园、民俗园、传承区等特色旅游景区、景点,向国内外游客系统展示了坎儿井的原理结构、开挖技艺、文化内涵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凝聚着各族群众智慧的坎儿井,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到吐鲁番必去的热门“打卡”地。
丝路千年,相交万里。古往今来,生活在吐鲁番的各族人民,共同修建和保护坎儿井,共同饮用坎儿井水,共同传承坎儿井文化。吐鲁番坎儿井已经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丽新疆的历史见证。如今的坎儿井已经不仅仅是水利工程,也不仅仅是流动的文物,更是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保护与利用中,坎儿井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