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读书,为什么是世间第一等好事?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当你在阅读到一部作品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忘记自己的存在了,这个时候的那种乐趣比你生活中的乐趣更吸引人。”作为年轻人的“嘴替”,作家余华的这番话曾引发广泛共鸣。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难免被琐事侵扰,心乱则容易困于当下。读书就是那扇看见世界的窗口,带你领会从未体验过的人生与社会,内心更加富足,自然心境安稳,不骄不躁。

  读书是世上第一等的好事。那些看过的好书从未成为过眼烟云,而是悄悄藏进一个人的气质里、眼界里、胸襟里,也于不经意间显露在一个人的谈吐里。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世界读书日来了,正是人间四月天,去读书吧,不负时光,不负人生。

 资料图:世界读书日,山西太原市民在太原南宫新华书店阅读书籍,品味“书香”。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读书,照亮人生的旅途

  关于读书,著名学者蒙曼给出过如下判断,“人是要有知识的。世界受制于我们的眼界,看一本书,他的世界会变大。”

  对很多人来说,“读书改变命运”并不是一句空话。

  阅读照亮了著名作家麦家的人生,也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径——写作。

  麦家从小在乡下长大,由于种种原因,整个童年、少年都十分孤独,只好写日记,把日记当朋友。直到无意中看到一本《林海雪原》,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它让麦家隐隐约约了解到,这个世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荒芜的世界因此冒出一点新绿,因为一本书,麦家第一次有了“走出村庄”的动力。

  读高中时,他对阅读愈加痴迷,经常跑到图书馆借书。之后,麦家遇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本书,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忽然发现,自己日记中的点滴与这本书所表达的情绪心声相通。小说,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后来麦家说,一定意义上,那本书给了自己勇气,为自己走上写作道路助了一臂之力,“没有这本书,我或许一直就是一个读者。”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未来是美好的,能够拥有无限机会,但人生没有“躺赢”,成功也没有捷径,所有“鲜花着锦”的背后,靠的都是脚踏实地的努力,以及专业而又丰富的知识。

  而读书,恰恰就是获取新知识的最佳方式之一。它为你筑起向上的阶梯,帮助你跳出既有框架,当一个人能够用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才能得到改变人生的机会。

  读书,影响一个人的气度

  读书是战胜绝望的良方,也是消解烦闷的法宝。古今皆是如此。

  大文豪苏轼曾前往徐州任职。在不得志的日子里,他花了不少时间来读书,正所谓“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焦躁的心绪渐渐被阅读抚平。苏轼一生性格豁达,不在意世俗功利,与读书有着莫大的关联。

  读书有什么好处?他写过一封信《又答王庠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众多好书浩如烟海,是一座座富矿,里边蕴含着无数宝藏。

  书籍是精神世界最好的营养品。把书读透了,很多道理不言自明,超出常人的见识,会令你不沉沦于琐事,不困于烦闷之情,哪怕处境再艰难,也能生出动人的光彩。

  有趣的是,苏轼也有个很欣赏的人,名叫董传。这个人衣着简朴,特别读书,满腹经纶,气质儒雅,物质生活的贫瘠,没有影响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或许是有感于此,苏轼曾为他写过一首诗,叫做《和董传留别》,其中提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千古名句就此诞生。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过时了吗?并没有。

  几年前,只有十多岁的武亦姝,凭借丰厚的知识储备,夺得那一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人们惊叹她庞大的诗词记忆量,更喜欢她举手投足间从容自信的气度。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上云卷云舒”,这是一个人被书香长久浸润才会有的优雅。那些读过的书,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融进你的气质里,影响你的一言一行。

  读书,拓展生命的维度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网上有个热梗,直观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多读书,当看到飞鸟掠过天际,除了脱口而出“好美的晚霞,好多鸟”,你也可以轻轻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句话:读书会让你成为一个谈吐有度、不人云亦云的人。

  读一部好作品,有时就是一次低成本的旅行。生命有限,我们很难有效延续它的长度,却可以凭借读书去实现心灵与灵魂的壮游,去看不一样的风景,拓宽生命的维度。

  雷海为曾经是一位外卖小哥,自小热爱诗词,工作之后,依旧把大量业余时间花在读书上。

  取餐间隙、等红绿灯的时候……这些碎片时间被他拿来背诵古诗词;身处困境,他从古诗词中找到精神力量。当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机会来临后,雷海为厚积薄发,一举夺魁。

  很多人赞叹他的成功,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打破平庸,超越自我,读书永远是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它的影响很难立竿见影,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一个人变得与众不同。

  人生海海,我们读过的每一行文字,翻过的每一页内容,都有可能在漫长的岁月中被遗忘,然而,它们可以慢慢帮助你学会独立思考,帮你荣辱不惊、处变不乱。

  就好比从小时候到现在,我们吃过很多顿饭,并不记得每一餐具体吃了什么,但这并不妨碍那些食物中的一部分,慢慢长成我们的筋骨和血肉。

  “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读书是一件可贵而又容易做到的事情,而且,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学识影响眼界,格局决定一生。岁月漫长,从现在起,把书读进心里,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来源:中新网 记者上官云)

相关新闻
学习·故事丨微视频:习近平的读书故事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躬耕基层到领航中国,读书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2024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的读书故事,感受书籍的力量。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春日品书香【图】

  4月23日,读者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自习。   当日是世界读书日。人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徜徉书海,品味书香。   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4月23日,一名小朋友及其家长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阅读。   当日是世界读书日。人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徜徉书海...

罗马:徜徉古老图书馆【图】

  4月22日,参观者在意大利罗马安杰莉卡图书馆聆听讲座。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024年,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安杰莉卡图书馆迎来建馆420周年。这座建于17世纪初的图书馆是罗马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   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4月22日,学者在意大...

湖里金山街道:多彩阅读活动 让居民悦享书香

共读《三字经》(金山街道供图)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近日,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各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涵盖经典诵读、阅读分享、图书交换、知识科普等形式,居民们纷纷参与其中,共同感受阅读的魅力。 为更好地增进社区亲子家庭的阅读兴趣,湖里区妇联携手金山...

时政长镜头丨最是书香能致远

1985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与厦门大学的同学分享了自己研读《资本论》的体会:“学原理、读原著是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最佳方式,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最有效的方式。”“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 那天,习近平还分享了一段自己的读书往事:“我在下乡的时候就通读过三遍《资本论》,也记了很多本笔记。我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