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景戏剧
文化节目走“历史大剧”范儿
面对这样的“冷门”题材,如何找到更适合“简牍”的表达?节目团队探索出“实景戏剧”的方式,让观众走近一个个从简牍的字里行间“活起来”的人物、场景、事件。
首期节目主人公令史“华”是楚人,在他身上,有秦在大一统进程中的融合印记,也凝结了基层秦吏为民奋斗的点滴。他和县令“禄”共同约定,要“把治理好迁陵当成为迁陵百姓打的一场仗”。在“禄”平定匪患不幸牺牲后,“华”和“禄”有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望着迁陵的山水,吟诵《诗经·秦风·无衣》和《楚辞·九章·橘颂》,这段表演尤其令人动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秦人的奋斗,“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是楚人的坚守,两种文化、两种精神因为统一走到一起,汇聚成为国为民的生命誓言。
恪守历史真实,是节目“实景戏剧”展开合理演绎的本色。从令史“华”、县令“禄”、县尉“乘”、匪寇“缭可”,到街头市肆的风物、军需物资的管理、剿灭匪寇的过程,甚至是学堂的孩子们念诵的文字……都由里耶秦简而来。看完整场戏剧,研究了二十多年里耶秦简的张春龙非常激动:“当年官吏们的尽职、百姓们生存的艰难、政府管理的严格,我们今天把它们缀连成一个完整的、有时间发展的,也有个人努力的、有生命力的故事。”
在“实景戏剧”的理念下,节目搭建实景空间,结合CG特效和外景拍摄,重现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样貌:“官署”是秦吏们处理公务的地方,走在其中,仿佛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的秦吏们忙碌工作的身影;公元前222年的迁陵市肆,将再现冬瓜、橘子、粟米、生漆等当地风物,以及熙熙攘攘、热气腾腾的百姓生活;存放文书档案的书府、展现迁陵水利之便的码头……都将在镜头下细腻生动起来。
为了让观众更具沉浸感,节目还进一步突破传统舞台的物理区隔,通过一扇“光简门”,穿梭于棚内和户外、历史与当下。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一枚枚跨越千年而来的简牍,将为观众带来多少惊喜,揭开多少谜团呢?11月25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0:00档,《简牍探中华》带你一起“简”述历史,“牍”懂中华!(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