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首次聚焦简牍 探秘中华文脉 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开播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1月25日,首档聚焦“简牍”的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0:00档正式首播。

简牍,开启华夏文明的写本时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迄今发现超过30万枚简牍,这些珍贵的考古文物与传世文献的记载相互印证,帮我们不断实证历史,认清来路。由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题写片名的《简牍探中华》这部全新的文化力作,融合“实地探寻+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的新意表达,从简牍的刀笔留痕处,打开历史画卷,探秘文脉密码。

本周六晚的首期节目,将让观众跟随文吏“华”的视角,走进书写于“解读秦朝的百科全书”——里耶秦简里的故事,探寻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湘西小城里耶,聆听依然在今天这片土地上激荡的历史回响。

首次聚焦简牍

守护中华文脉密码

《简牍探中华》是总台以“简牍”为细分切口破题版本文化的全新探索,它怀揣着总台“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的使命,集结顶尖文化资源和核心文艺力量,力求将简牍里的历史智慧“简”述给大众。

首期节目聚焦的“里耶秦简”,是我国21世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002年,考古人员在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的一口古井里,挖掘出了38000多枚秦代简牍。作为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衙门档案,里耶秦简纪年之完整、资料之翔实可谓罕见,它填补了秦朝史料缺佚,还原了当年的洞庭郡迁陵县,并能推知秦代1100多个县的行政运作和百姓生活,让今人得以近距离走近秦代的郡县制。薪火赓续间,里耶秦简为延绵至今的“郡县治,天下安”的县域治理理念提供了历史支撑。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西北大学教授王子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将组成专家团,陪大家一起探寻“里耶秦简”里的中华故事。同时,《简牍探中华》主持人龙洋还会走出演播室,去往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八面山,探访里耶秦简博物馆,陪伴观众在现实与神思中漫溯从前。

值得期待的是,《里耶秦简》将用两集节目的篇幅,更完整地呈现秦代迁陵县15年的历史。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盛世修文,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典籍版本,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按照全面覆盖、门类齐全、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中国国家版本馆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文化符号、文脉信息的十大类版本资源纳入...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为有源头活水来

九曲溪畔、隐屏峰下,绿竹随风摇曳,簇拥着古朴雅致的朱熹园。 朱熹,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朱子”。朱熹园,又名武夷精舍,建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晨窗林影开,夜枕山泉响。”在临溪傍岩的武夷精舍,朱熹率一众弟子荷锄挑担、著书立说,“琴书五...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千年弦歌贯古今

湘江西岸,临橘子洲头,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尾峰,故得名“岳麓”。北宋开宝九年,岳麓书院正式创建。那之后,作为历史上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虽经数次兴衰,却终得以赓续绵延、弦歌不绝。 苍松翠柏间,走进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庭院,“实事求是”匾额高悬于书院讲堂。2020年9月...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丨古祠风韵,遇见三苏祠!

蜀地眉山,东坡故里,百年银杏、千年黄葛,生机盎然。踏入祠内,红墙环抱、碧水萦绕、翠竹掩映,此地名曰“三苏祠”。   三苏祠是北宋年间的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整个祠堂坐落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三分水,两分竹”,有“祠在水中央”一说。   2022年6...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千年运河焕新生

中国大运河,蜿蜒穿行3200多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   大运河承载的,是空间的绵延,更是时间的流淌。它历经几度兴衰变迁,最终沟通起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南北水运的主动脉。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大运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