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千年前的“中国制造”有多震撼?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如何给“遗址公园”注入新活动、新动能?

  良渚古城:现代数字科技打造数智体验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良渚文化遗存分布最为密集、最为核心的地区,保护区划面积达146平方公里。水陆城门、城墙遗址、莫角山宫殿区、反山王陵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在申遗成功的第二天,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有专家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今天的良渚古城,“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历经五千年的时光流转,良渚古城遗址虽留存丰富的地下考古遗迹,但地面上除了台地、土坡以及长满植被的水坝遗迹,其他明显的建筑遗存并不多。

  吴建民是一位良渚文化爱好者,她所站的这个区域是莫角山宫殿区,红烧泥土坡、白石子区块代表的都是莫角山宫殿里每个不同的房屋基址。以前,她只能站在莫角山宫殿区遗址点来想象它曾经恢宏的样子。如今,戴上一副AR眼镜,经过建模复原后,“真实”的莫角山宫殿就能清晰地浮现在吴建民的眼前了。

  如果说AR眼镜为游客打造了一个虚拟梦境,那么Vlog装置则是把虚拟梦境“录制”下来,转换成可看、可保存、可分享的趣味体验视频。游客只要在定点摄像头前站立打卡,便能与遗址风景、虚拟的雕像动画元素融为一体,来一场跨越五千年的“相遇”。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负责人 郑佳:我们是全国首个5G全覆盖的遗址类的公园。5G的一个全覆盖提升了遗址公园的观赏性、可视性和趣味性。公园内设置了5G的一个数智体验馆,复原了良渚人生产、生活的一个场景,访客可以体验良渚先民捕鱼狩猎这样的一个方式。

  到殷墟访商 探访中国辉煌的青铜时代

  4月13日,考古专家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北侧的发掘现场,提取出一件较为罕见的青铜爵。经过紧急清理加固,第二天,这件青铜爵,就露出了真容,其承载的历史信息,也开始浮出水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岳占伟:这个爵埋进去的时候,被这个布包着的,这个布纹上面还有彩绘,黑彩,它应该也是一种纹饰。下葬时觉得非常珍贵,就用布包起来。有些其他的礼器,比如说罍,还有簋,也有些是包着下葬的,包成这么好的还是比较少。有些就是在表面上局部能看到一些布纹,布纹上再有彩绘的就更少了。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与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殷墟考古研究,肇始于1928年,至今仍在进行,近百年的考古,陆续发现宫殿宗庙、王陵和众多聚落遗址,以及甲骨窖穴、手工业作坊遗迹,逐步揭示出中国历史上辉煌的青铜时代。2001年,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10年,成为我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数以万计,目前,有部分精美文物在遗址公园内的殷墟博物馆展出。作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项提升工程,新建的殷墟遗址博物馆有望在今年开馆运行。

  2000年发现的殷墟54号大墓,面积仅次于妇好墓。目前,该墓出土的几乎全部的青铜器、玉器,均在馆内展出,向前来打卡、研学的游客,阐释中华文明基因的古老密码。走出博物馆、步入公园,观众还能在专门设置的54号墓及花东甲骨出土地等多处保护展示区,重访发掘现场,在时空的双重维度里,进一步探访殷商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岳占伟:所以我们把这座墓也给它展示出来,就是给观众一个更立体的一个感觉,让观众更容易去看懂接受。

  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的《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超过29平方公里。宫殿宗庙、王陵、洹北商城等重要遗址的景观风貌和展示提升,已提上日程。据介绍,近年来考古新发现的宫殿西侧大型池苑,和宫殿区保存最好的一处“四合院”,也有望进行复原展示。

  安阳殷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邓兴华:下一步我们将紧盯目标任务,逐步恢复殷墟遗址原有地貌和“大邑商”都邑格局,高质量地将中华文明标识工程建设好。(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中华文化架起两岸同胞连心桥(日月谈)

近期,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热情高涨,来大陆参加线下交流活动的台胞越来越多,尤其是文化交流持续热络:两岸青年踊跃参加“中华文化研习营”、体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联手创作音乐舞台剧等文艺作品……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展现两岸文化交流新脉动,不仅丰富了两岸同胞的文化生活,更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感情和连结,表达了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愿望和心声。  ...

200余名港澳台同胞及侨胞“云聚”共话中华文化

中新社合肥3月28日电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根与魂,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年轻朋友筑梦、逐梦、圆梦。”台湾国学教授朱荣智28日作主旨演讲时说。   当天,第三期“安徽海联同心讲座”在合肥举办,主题为“文化中国与青年圆梦”。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200多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云端”相聚,共话中华文化魅力。   朱荣智是台...

“中国的道路要由中国人来选择,外人无权指手划脚”——三度出任西班牙驻华大使、“破冰者”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

在西班牙西北部小镇塞奥德乌赫尔,住着一位有独特经历的老人,他一生中曾出任五国大使,而其中在中国的经历是他最宝贵的回忆。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曾三次担任西班牙驻华大使,对于中国怀有深厚感情,他认为外界并不了解中国的协商式民主,而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独特国情决定中国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民主道路,外人无权横加干涉。 继2022年推出中英两国“破冰者”...

看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丨锦绣中华

“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黔山秀水前,习近平总书记为传统技艺点赞。 羌绣、蜀绣、苗绣……“绣”里有为美好生活的奋斗,也有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桑蚕、最早发明丝织技艺的国家。经线与纬线的交织,以针代笔的绣画,绵延千年,流传至今。 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

“意公子”有了新身份: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发声

“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意公子”吴敏婕在最近一期视频中分享的清朝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的一句话,也是“意公子”新年给自己的座右铭。   而这新的一年,“意公子”在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创始人的身份之外,多了一个新身份——全国政协委员。   网络上,吴敏婕以一袭绿衣的“意公子”形象为网友所熟知。视频中,她或席地而坐,或行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