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千年西湖摩崖题刻该如何保护?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这是古人在西湖边发的朋友圈。”魏祝挺说。

  魏祝挺是浙江省博物馆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筹)副主任、浙江省石窟寺调查专家组成员,“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展”的策展人。

  最近不少人来到浙江西湖美术馆,以期从200多件西湖摩崖题刻的拓本中,看看古人在西湖边发的朋友圈。

  西湖摩崖题刻具有1300年的形成史,800年的资料记载史,现存摩崖题刻的拓本也有数百年捶拓和递藏史。

观众在“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展”现场观展。 王题题 摄

  其中的钱镠慈云岭开路记、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神道碑、苏轼智果院题名、韩世忠翠微亭题名、孙隆烟霞洞诗刻、董其昌永明塔碑、乾隆帝柳浪闻莺诗等后世不存的摩崖和碑刻,其拓本有幸得以传世,并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魏祝挺告诉记者,西湖摩崖题刻的内容绝大部分为题名和榜书,是历代文人宦游生涯的记录,也是一千多年西湖景观发展史的实物见证。

  北宋熙宁六年(1073)二月下旬,杭州通判苏轼与同僚相约出游,在石屋洞留下到此一游:陈襄、苏颂、孙奕、黄颢、曾孝章、苏轼同游,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但宋末元祐党禁,苏轼上了黑名单,“苏轼”两个字被磨去,直到明代重刻。

  2019年3月,魏祝挺和杭州文史爱好者奚峋强在西湖边的南屏山发现乾隆御制诗《游小有天园登绝顶》题刻。“最爱西湖小有天”,乾隆皇帝最喜欢的西湖秘密花园—小有天园重回当代人的视线。

  “千年后的游人,站在这些题名之下,抚景观石,想见当日的胜游场景,与古人共情。这也是摩崖题刻有别于史料文献的特殊价值。”魏祝挺坦言,希望借由这些历史的千帆侧影,展示西湖摩崖题刻的历史和现状,分析西湖景观的生成和变迁,提高民众对西湖摩崖题刻的保护意识,同时丰富当代杭州文化旅游的新视角和新路线。

  那么,西湖摩崖题刻的现状如何了?

  杭州西湖景区灵隐管理处副书记、文博研究馆员邵群告诉记者,得益于文物部门和社会一些访石爱好者的不断发现,目前掌握的西湖摩崖题刻数量从原先的五六百处,已发展到如今的一千多处。

  常言道“金石永寿”,而事实上西湖摩崖题刻也在不断老去。

  据其介绍,目前一千多处西湖摩崖题刻中,保存非常完好的不超过两三成,大多数摩崖题刻都是个别字看不见,或多个字看不见。

展出的西湖摩崖题刻的拓本。 王题题 摄

  西湖群山是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质。这种地质多洞壑,容易有裂隙。一旦裂隙处进水严重,加之阳光直射就会风化、开裂,然后漫漶不清。

  除自然风化外,也有人为破坏。比如飞来峰诸洞穴及沿溪间的峭壁上,早年间一些雕刻精美的石刻造像惨遭“黑手”,有的手部被人摸得黑亮亮,显得十分刺目,有的脸部被摸成“大花脸”,十分不协调。

  邵群说,很多摩崖题刻没有纳入文保单位的保护管理范畴内,甚至不在民众的视野内。

  “如今西湖摩崖题刻受关注更多的是石窟造像,造像的保护等级相对比较高。而单独的那些游览题名、题刻,一般没有将它作为单独的文物项目来看待。”魏祝挺也这样说。

  魏祝挺表示,目前他们对于西湖摩崖题刻保护,主要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及时将发现的摩崖题刻公之于众,从而促使文物部门提高对其的保护等级。

  同时,他也呼吁,市民游客在发现新的摩崖题刻时要及早公布,让新发现的摩崖题刻能及时得到更好的保护。

  邵群透露,此前举办的“不畏浮云——飞来峰石刻文化展”,吸引浙江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为摩崖题刻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如通过3D打印,让飞来峰的布袋弥勒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外,她还建议,组建一支对摩崖题刻保护有研究、有深厚文史研究能力、对历史人物有深度了解、对印章和书法比较深厚基础等综合性能力的专业志愿队伍,做好西湖摩崖题刻的巡查、监测、清洗、记录等工作,同时加深对西湖摩崖题刻的研究,通过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如短视频传播、旅游线路设计等,讲好西湖摩崖题刻的文化故事,加强摩崖题刻的保护宣传力度,提升民众对摩崖题刻的保护意识,丰富西湖的文化内涵。(来源:中新网 记者 王题题)

相关新闻
东西问|曾明:为何在人生“至难”,苏轼却能“图其至远”?

为何在人生“至难”,苏轼却能“图其至远”?   ——专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曾明   “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年仅26岁的苏轼在《思治论》中提出疑问。苏轼用自己起伏波折的一生给出答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他写...

遭贬海南,苏东坡和他的黎族朋友喝了什么酒?

绍圣四年(1097年),命途多舛的苏东坡接到朝廷“复贬昌化” 的诰命,终于被一贬再贬到了海南岛。虽然海南岛地处荒远,东坡先生又遭迫逐,不得已只能在椰林中建起茅屋“桄榔庵”勉强栖身,但生性豁达的苏东坡却在“民黎杂揉”的这里结识了众多黎民,沉醉于黎法酿酒之甘美的同时也和...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时代为卷 云冈作答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这是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指出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探访千年北石窟寺【组图】

这是5月26日拍摄的甘肃省庆阳市北石窟寺。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的北石窟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经历代不断扩建形成一处窟龛密集的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08个,石窟造像2000多身,在我国佛教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5月26日拍摄的甘...

探访大像山石窟【组图】

这是4月28日拍摄的大像山石窟(无人机照片)。   大像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因依山而建的唐代石胎泥塑大佛而得名,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石窟文化遗存,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4月28日拍摄的大像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