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石影雕:花岗岩上“绣”芳华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左手抵住黑色石板,右手握住沉沉铜錾,尖端平放在石板上,伴着细密的敲击声,一幅黑白相间的山水画出现在花岗岩上。

  “这刻画的是行船划过水面的痕迹。”日前,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记者见到了正在“作画”的河北省级非遗传承人方士英。她表示,自己从小在运河畔长大,最大梦想就是用自己的手艺,雕刻家乡版“清明上河图”。

  方士英所说的“手艺”,学名石影雕。清代石雕工匠依托传统“针黑白”工艺,将绘画艺术融入其中,石影雕由此而来。2013年,该技艺入选第五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起初石影雕是在青石板上创作,石材表面磨亮后,工匠用钢钎在石板上敲击,根据点的大小、深浅、粗细、疏密等进行构图设计,使画面呈现层次感和立体感。

  1987年,16岁的方士英到福建一家石影雕店铺学徒。学艺初成的方士英大胆创新,选用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石板。“虽然石板坚硬不好雕琢,但出来的作品更细腻,光泽度好,超出一般石材。”

  随着科技的发展,昔日纯手工创作的石影雕作品越来越少,电动、激光等现代工具创作逐渐成为主流。

  “我觉得机械创作的作品画面呆板,缺乏层次。击出的点基本按直线或弧线规律排列,缺少灵气。”方士英一直坚持使用钢锥、铜錾等传统工具“作画”。

  “最难的是刻画人物,细节处理要把握力度。画面由亮转暗或由暗转亮时,过渡区间的力度完全不同。”方士英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将摄影光学效果与绘画笔触技法相结合,强化了石影雕的灵动。

  “创作中一定要聚精会神,绝不能出错。”方士英说,石影雕创作是“落笔即永恒”,不能擦拭、涂改,错了只能毁掉重来。

  2006年,方士英回到家乡吴桥。“京杭大运河从南至北串起多元文化,沿线古镇古村、古塔古寺、街市码头美不胜收。”方士英说,用石影雕记录大运河两岸的生活图景是她多年的梦想。她计划创作《千里运河图》系列作品。

  凭借精湛技艺,方士英的作品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展中获金奖,她先后被授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2022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如今,在政府支持下,方士英成立了非遗传习所,并在石家庄建立传习点。“这门技艺学起来辛苦,没有耐心、恒心很难坚持。只要热爱,一定能乐在其中。”方士英说,希望石影雕技艺能传播得更广。(来源:新华社 记者冯维健)

相关新闻
“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公布 福建省8个项目入选

近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福建共有8个项目入选。 本次遴选的200个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分为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其中,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福建省中央苏区金融街暨恋城1908文创街区、武平县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和上杭...

传统雕版印刷今天还有何意义?

近日,“楮墨浙造 宋韵千年——宋代浙江造纸与印刷传承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浙江各地传统造纸与印刷技艺的传承人、相关行业的专家齐聚于此,共同探讨传统造纸与印刷技艺未来行业的融合发展之路。   此次活动还展出了国家级非遗(杭州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小建在不同年代创作的雕版印刷作品30余件。其中有明代传世孤本《湖山胜概》复刻版的完整作品,...

台湾青年打卡岩头村,体验婺城非遗手作

10月28号,金华市举办“金台携手·同心筑梦”金台非遗文化交流活动,30余名台湾青年走进婺城古村落,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图片来源:金华市台办)   中国台湾网10月29日讯 琴声悠扬,群贤雅聚。10月28号,金华市举办“金台携手·同心筑梦”金台非遗文化交流活动,30余名台湾青年...

泉州安溪蓝田制笔技艺传承人:以笔为媒 精益传承

中新网泉州10月28日电 一撮精心挑选的羊毛、一把挑毛刀,一支牛骨梳、一个盛满了水的水盆,在数小时的反复清洗梳理中,蓝田毛笔笔头渐露雏形……走进福建泉州安溪文益笔庄,毛笔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才枝正熟练地制作毛笔笔头。 位于安溪县城的“文益笔庄”一角。 吴冠标 摄   ...

非遗助力妇女就业发展

台海网10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徐送金)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妇女就业发展。10月15日至16日,由厦门市妇联主办,湖里区妇联、惠和石文化园以及惠和影雕传习中心承办的2022年“巾帼创业,乡见未来”惠和影雕——厦门市妇女创业就业培训项目举行。   惠和影雕技艺公益培训课程为期两天,通过线下教学互动、实操体验、实地教学实践等方式,50名来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