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东西问 | 苏东坡的“活法”,显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底色?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新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苏东坡的“活法”,显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底色?

  ——专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曾明

  中华五千年文明中诞生了浩如星河的伟大诗人、作家、画家,但唯独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会心一笑”。在林语堂笔下,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新派画家、伟大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是工程师、佛教徒、士大夫、皇帝的秘书……

  这位光风霁月、旷古奇才的乐天派一生中从未写过“活法”二字,却为何能成为“活法”说的集大成者?苏东坡的“活法”究竟是怎样的“活”,反映了中华文化怎样的底色?近日,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曾明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活法”说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从学术史的角度看,诗学“活法”起源于何时何处?

  曾明:中国诗歌的演变,是一个没规矩、立规矩又修订规矩,树传统又不断突破传统的过程。如果离开了诗学“活法”,中国诗歌也不会有由《诗经》而《楚辞》、从唐诗至宋词元曲的变化发展。

  考中国古代以“通变”为本质,以“词达”为目标的诗学“活法”,来源于先秦,起源于赵宋。对于“活法”说的起源,几乎古今同声,都认为由两宋之交的吕本中最先提出。

  但“活法”说起于吕本中并非无疑之论,早在南宋就有学者对吕本中的学术渊源提出过探讨,如“中原文献之传,独归吕氏,其余大儒弗及也”(《宋元学案》卷三十六《紫微学案》)。吕本中的“活法”说是否也得于“中原诸老”呢?我们认为吕本中的“活法”说无论从名称还是内涵,都来源于北宋胡宿。

  胡宿《文恭集》卷五《又和前人》诗云:“诗中活法无多子,眼里知音有几人。”该诗中“活法”两句,表达了胡宿对当时诗歌创作界和评论界的强烈不满,比吕本中提出“活法”早几十年。无独有偶,胡宿之后的黄庭坚也有以织锦喻作诗之比。

  胡宿“活法”说的出现原因有多方面,有对谢朓、沈约等六朝诗人有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对盛唐、中晚唐及李白、杜甫等互补的结果,同时还受到佛教“中观论”和禅宗“但参活句,莫参死句”等教条的启示,并包括了对同时代文人相关见解的吸收。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文以化人 总书记这些话指明路径

“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要求。 他强调,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

文明之美看东方丨温故: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展现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内政外交国防、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是中华文明原生的文化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将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用以指导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他曾经引用古语这样说↓↓↓   策划/统筹...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丨“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题:“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   新华社记者   2021年3月22日,武夷山九曲溪畔,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   “总书记一路往里走,到最里面一间屋舍,看到墙上印有朱子的名言‘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他驻足...

福州手工盘扣传承人:小小盘扣传递中华文化

图为许东方在制作盘扣。 吕明 摄 图为许东方在制作盘扣。 吕明 摄 图为许东方拿盘扣在旗袍上比较。 吕明 摄 图为许东方在展示制作好的盘扣。 吕明 摄 图为盘扣文创产品。 吕明 摄 图为许东方在制作盘扣。 吕明 摄 图为许东方在挑选材料。 吕明 摄   在福建福州朱紫坊集贤...

【每日一习话】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习近平: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这段话出自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时发表的讲话。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优秀文艺作品中永远蕴藏着触动人心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