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读书益智,读书还能解馋!清朝文人、美食评论家袁枚,曾根据自己40年美食经验写下一本《随园食单》,记录了300多种菜肴,从山珍海味到粥饭小菜、美酒名茶等,种类繁多,至今仍广为流传。
南京图书馆所藏《随园食单》清乾隆五十七年小仓山房刻本。南京图书馆供图
古代“老饕”的食谱到底合不合现代“吃货”的口味?从2020年暑假起,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韩超、史星宇,把古籍里的文字“翻译”成一道道活色生香的菜肴,吸引了不少读者“追更”。
300多道菜,选择复原哪些?《随园食单》中不乏熊掌、果子狸、刀鱼、鲥鱼等珍馐,但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已经成了“违禁品”。韩超说,他们做的是百姓版《随园食单》,选的都是常见食材。如梨炒鸡的主料是鸡胸肉、雪梨、香菇,蒋侍郎豆腐的主料为豆腐、虾米、小葱,猪里肉的主料是猪肉和虾……每道菜原料费不超过50元。
“水果+肉”食材组合在食单中比较常见。“听着像黑暗料理,其实操作简便,口味也不错。”史星宇介绍,只要把鸡胸肉切成片,三两猪油烧热,放鸡肉片快炒三四下,加麻油一瓢,芡粉、盐、姜汁、花椒碎末各一茶匙,再加雪梨薄片及香菇小块,炒三四下后即可起锅。
韩超、史星宇复原《随园食单》中的假蟹。南京图书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