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民间绝艺】从屋檐到案头,“刻砖刘”重焕生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光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刘挽云作品 资料图片

  提到天津民间工艺“四绝”,其中“三绝”——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魏”为人所知,但“刻砖刘”仿佛销声匿迹了,甚至有文保学者认为“刻砖刘”已经断代了。但是记者了解到,“刻砖刘”手艺其实后继有人,且青出于蓝。

  走进工作坊,但见一个年轻女子戴口罩、护目镜,手持锤锥,叮叮当当,空气中弥漫着灰,她手下的青砖,慢慢变为浮雕艺术品。她就是“刻砖刘”的传人刘挽云。

  “刻砖刘”的前世今生

  “刻砖刘”的始祖,是清代道光年间的马顺清,其外孙刘凤鸣是天津第一代专业砖雕工匠,他发明的“贴砖法”被后来的天津砖雕匠人广泛使用。“刻砖刘”家族的砖雕作品,广泛用于天津著名历史建筑。现在,天津的石家大院、徐家大院、广东会馆、北宁公园、清真大寺、清真南大寺、大悲禅院等建筑遗存,都能欣赏到这些砖雕艺术精品。

  刘凤鸣离世后,刻砖绝技传给了四子刘书儒。早年,刘书儒随父受聘于天津市工艺美术厂,修建鼓楼街区时,刘书儒将自行车、少先队员等时代元素雕刻于青砖之上,使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工艺美术厂后期,天津逐渐成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古建筑的砖雕艺术慢慢退出市场,甚至连砖雕用的青砖都无处可寻。刘书儒无砖可雕,只能做一些传达室收发的工作。“刻砖刘”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刘挽云是刘凤鸣大儿子刘书林的孙女。她出生的时候,砖雕已不再时兴。但四爷爷刘书儒家中的砖雕作品还是留给她深刻印象。

  硕士研究生攻读古典文学方向的刘挽云对砖雕产生了兴趣。她向四爷爷提出学习砖雕,然而刘书儒却一口回绝了她。刘书儒劝说刘挽云,学砖雕没有用,不如花时间去学一点能挣钱的技艺。

  刘挽云理解四爷爷的苦衷:“他不是想放弃了,而是因为太爱了。他毕生只会做砖雕,但是砖雕被社会淘汰了,他很痛苦。”后来,老人松口了,他告诉刘挽云:“你去找来砖雕用的青砖,我就教给你。”

  当时天津早已没有烧造青砖的砖窑,刘挽云就踏上了寻砖之路。她揣着刻刀,从北方找到南方,终于在苏州找到了软硬适中的青砖。刘书儒抚摸着刘挽云找来的青砖,内心燃起希望,决定收下这个徒弟,将“刻砖刘”手艺传承下去。

  在刘书儒精心指点下,刘挽云逐步掌握了“刻砖刘”的艺术精髓,她在自家阁楼上开辟了一间工作室。茶盘、古琴、健身用的划船机……工作室中的摆设很“混搭”,也表明这里的主人是热爱传统艺术的年轻人。坐在角落里的刘挽云也很混搭:缎面的旗袍,长发,但灰头土脸,她戴着透明面具,在飞尘里持着刻刀槌子,叮叮当当,一坐就是一整天。砖雕是个力气活儿,85后的刘挽云已有了颈椎病。她笑称自己的手像老太太的手一样,手被划破更是家常便饭。

  在钻研砖雕技艺的同时,刘挽云还致力于让“刻砖刘”重新为世人所知。她系统整理了“刻砖刘”世家四代匠人的作品,搜集了大量文字和影像资料,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砖刘”绝技重现江湖。

  当刘挽云申报非遗的时候,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李治邦欣喜过望。“你是‘刻砖刘’?你就是那个‘刻砖刘’的传人?”李治邦鼓励刘挽云,“晚来总比不来强,你要努力,你要加油!”

  当刘挽云把非遗的证书拿给刘书儒的时候,老人非常高兴。他将刘凤鸣传给他的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刻砖工具,他毕生仅有的在自己手中的作品,包括之前他收藏的资料全部传给了刘挽云。

  2020年,82岁的刘书儒过世,在经历了“刻砖刘”的辉煌和低谷之后,刘挽云给了他欣慰和希望。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科技赋能非遗文化 首件“数字化”越窑青瓷上线试水

百朵向阳花开越窑青瓷瓶 唯一艺术供图   中新网北京3月25日电 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创作的“越窑青瓷——百朵向阳花开”授权数字藏品,25日正式登陆数字艺术电商平台“唯一艺术”。该件数字藏品由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提供,是杭州文交所...

重焕光彩的珐华技艺【组图】

3月23日,在山西省阳城县沙坡村,乔琳在制作珐华。   珐华,又名法花、法华,是集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的一种彩釉器,曾在山西东南部地区广为盛行。制作珐华需经过选料、捏制、上釉、釉烧等数十道工序,纷繁复杂。   “90后”女孩乔琳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氏“法花...

河北栾城:土布织造技艺助增收【组图】

3月22日,工作人员在石家庄市栾城区一家土布生产企业的作坊内赶制订单。   近年来,石家庄市栾城区大力发展非遗技艺带动乡村振兴,以当地特色非遗土布织造技艺为纽带,从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农户培训到订单生产,实现“企业+工坊+农户”的产业链模式,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  ...

传承和传播“两翼齐飞” “互联网+”激活非遗生命力

24岁的黄杨伟是海南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创业者。他在五指山市区开了一家非遗黎锦服饰店,除了卖黎族服饰,还会不定期线上直播讲解黎锦制品和黎族文化。图为黄杨伟(左)和外婆一起织黎锦。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视频平台上,刺绣、漆艺、剪纸、油纸伞等非遗工艺品搭配生动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