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从手铲到卫星,良渚考古何以反映考古学变迁?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把洛阳铲,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一次能插进数米深的地下。一颗遥感卫星,飞行在200公里到3.6万公里的太空,一次能拍到半个地球。现在,这两者都被用在考古中。

  现代考古进入中国已有百年,考古技术与百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依靠洛阳铲和手铲挖出地下宝藏,符合人们对考古的传统印象,却远非当代考古的全部。如今,考古人员往往在实地勘探之前,就已利用卫星、无人机等,确定了落铲地点。

  位于浙江杭州市的良渚遗址,201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良渚文化活跃在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间,被认为是东亚最早的国家形态,实证了五千年中华文明。良渚考古的几次重大发现颇具戏剧性,良渚工地上的技术迭代,也反映了考古学的变迁。

  塘底打捞良渚文化

  良渚博物院里,陈列着一本斑驳的考古报告,封面浅黄,隐现点点暗沉的污迹,上方两个大字:良渚,其下署名:施昕更著。这本考古报告于1938年在抗日战火中出版,是良渚遗址的第一次面世记录。

  良渚遗址第一代发掘人几乎只有施昕更一人。他初次发现良渚遗址时只有25岁。1936年,他在西湖博物馆作地质矿产助理员,参与了博物馆组织的对杭州古荡遗址的发掘。有几件带孔的石斧让他似曾相识,老家良渚镇上似乎也曾出现过。

  受到启发的施昕更回到老家,独自展开调查。他记录下了那个至关重要的时刻:1936年11月3日下午2点,路经一个因灌溉抽水而干枯的池塘,“偶然发现一两片黑色有光陶片”。

  当年12月至1937年3月,在西湖博物馆的支持下,施昕更主持了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和玉器。当时正是抗战爆发前夕,发掘工作草草结束,仅模糊地标了12个遗址点,如“棋盘坟”“茅庵前”“苟山前后”等。

2019年7月,浙江杭州,游客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的南城墙遗址前驻足。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1937年8月14日,杭州遭遇空袭。三个月后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当年年底,杭州沦陷,各类机构被迫迁移,西湖博物馆馆长将施昕更推荐到瑞安县,在抗日自卫队担任秘书。施昕更一心要将故乡的发现公之于世,他仿照山东城子崖考古报告,有样学样写出了《良渚》。“谨以此书纪念我的故乡”,他在卷首语写下这句题辞。

  施昕更根据有限的最新考古学动态发现,良渚的黑色陶器,与前几年龙山城子崖出土的黑陶相似。

  当时,中国考古起步只有十几年,能够直接检测年代的革命性技术“碳十四”,还要再等30年才被引入中国。判断文物的年龄,只能用地层学和器物类型学两种传统方式,也就是通过埋藏的地层深浅和器物的特征,将新出土的器物与已发现的文物对比,判断谁早谁晚,大致定位年代。

  1939年,28岁的施昕更感染上猩红热并发腹膜炎去世。这位肇始者至死也不知道,他发掘的遗址到底意味着什么。

  后来,夏鼐为“良渚文化”命名,使其以长江下游一种独立文化的身份写入文明史。苏秉琦创造性地将中华大地分为六大区系,提出区系各自独立起源发展的理论,因为良渚文化的存在,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成为六大区系之一。

2020年5月,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馆内玉钺组件引人驻足。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为什么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长期以来,国际学术界一些人认为,中华文明始于距今约3500年殷商时期。而良渚遗址申遗成功,意味着中华文明起源、国家形成于5000年前一事,终获“国际认证”。   为什么是良渚?良渚如何印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良渚古城遗址重要发现者刘斌近日接受中新社“...

聚焦“前古城时代”,早期良渚考古成果在杭展出【组图】

良渚遗址以古城和水利系统名扬海内外,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但是在古城营建之前,良渚先民住在哪里?灿烂的良渚文明,源头又在何方?“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19日在杭州良渚博物院开幕,向观众集中展示了考古工作者探源良渚文明的最新成果。   11月19日,观众...

五千年文明史何以再续光辉?专家:让良渚遗址走向世界

步入盛夏,即便是水网密布、植被茂盛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也氤氲着腾腾暑气。一群专家学者仿佛穿越历史的浩渺云烟,赴一场“文明之约”。   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张煜欢 摄   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位于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

书写良渚艺术展将启 献礼“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两周年

书写良渚艺术展将启 献礼“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两周年 主办方供图 以良渚刻符为创作主题的巨幅作品和以良渚城墙为创作灵感的书法艺术装置“千字石”即将于卢俊舟书写良渚艺术展上首次呈现,这将是原始的“文字”意象与与艺术家的抽象表达达成的一次跨时空对话,亦是“良渚遗址”申遗...

五千年文明遇上AR 杭州良渚古城提供可视化导览服务

图为游客佩戴AR眼镜游玩 良管委供图   9月30日,记者从浙江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下称“良管委”)了解到,近日,良管委首次引入AR眼镜,用黑科技实现导览讲解功能,不仅给游览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而且还拥有了更具吸引力的表现形式和叙事方式,充分展现良渚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