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有哪些特点?
在每年的评选中,《咬文嚼字》杂志社一直遵循着典型性、新闻性、广泛性三个标准,进行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评选。黄安靖介绍称,2021年,“语文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
比如,在有关“疫情”“抗疫”的报道中,“宁夏银川”误为“甘肃银川”、“鲅鱼圈”误为“鱿鱼圈”等等。
从评选结果来看,黄安靖介绍,202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有以下特点。
第一,“别字”呈泛滥之势,“错字”几近绝迹,说明语文差错已由“手写”时代进入“键盘”时代。在过去的“手写”时代,错字泛滥成灾,比如“冒”字上边错写成“曰”、“昂”字下边错写成“卯”、“步”字右下多加一点、“拜”字右边写成三横等。
而在如今的“键盘输入”时代,这类差错大量减少,甚至几近绝迹。现在错误主要集中于别字,如把“蔓”误成“曼”、把“经”误成“径”、把“赓”误成“庚”、把“偾”误成“喷”等,而错字很少出现。用键盘输入,除非自己硬“造”出来,一般不会打出错字。这应该与汉字输入系统不断进步有关。
第二,涉及“疫情”“抗疫”的条目有5条,明显仍然“占优”,说明“疫情”还未结束,“抗疫”还在关键期。“疫情”“抗疫”仍然是本年度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疫苗的接种、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毒株的蔓延及防控等,仍然是2021年最受关注的年度主题与关注话题。在构建这一年度的“话语体系”时,“疫情”“抗疫”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关注焦点仍在向“疫情”“抗疫”等话题集中。这是“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中涉及“疫情”“抗疫”条目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