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重庆大足:千年石窟如何再续光华【组图】(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修复后的千手观音造像金光重现、熠熠生辉。新华网 韩梦霖 摄

  一根手指的掉落

  开启历时八年的抢救性修复

  进入21世纪,矗立山崖千年的大足石刻群像,在长年累月的风侵水蚀下,病害多发。2007年的一天,一根手指的突然掉落引起了国家文物局对千手观音所遭受病害的极大关注。2008年,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抢救性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当时共发现石质胎体风化、贴金层开裂、彩绘脱落等各类病害34种,可以说病得非常厉害,必须要进行手术!”陈卉丽回忆。

  但如此大规模、综合性石质文物修复,国内没有先例可循,为此专门汇聚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10多家文保、工程单位近百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联合“诊疗”。

  据她介绍,整个修复工程前期研究花了三年时间,才编制出了修复方案,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等现代科技也首次在大型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修复中应用。

  修复不只是技术的挑战,还是修复理念和原则的挑战。在陈卉丽看来,修复过程中一大难点,就是要找到文物保护、公众需求、艺术价值三者的平衡点。“文物修复最关键的一个就是真实性,这是原则,就行断臂维纳斯一样,残缺美是她的真实性。所以修复千手观音,我们必须坚持保留真实性的原则。”这样苛刻的要求,也让修复工作每一步都充满更大的挑战。

  在攻克了一个一个难题后,经过8年的努力,2015年,修复后的千手观音造像金光重现,历经800多载沧桑风雨后以熠熠生辉的姿态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这次修复开创了国家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修复的先河,在我们国家文物保护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大足的骄傲、重庆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陈卉丽说,修复工程也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保护工程。

  千手观音的抢救性修复是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大足区投入1.46亿元,实施17项岩体加固、渗水治理、本体修复等重大文物保护项目,有效遏制了石刻本体病害。大足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一期工程,解决了几十年来“卧佛”渗水的老大难问题。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宝顶山石刻卧佛、小佛湾造像修缮工程,宝顶山圆觉洞、北山第168窟等多项抢险加固工程也正有序推动。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龙门石窟奉先寺启动大规模修复工程

记者7日从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已经启动,预计工期270天。据悉,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隔50年,龙门石窟奉先寺再次启动大型保护工程。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2000年被列入世界...

敦煌莫高窟上百个重要洞窟完成保护修复 258个洞窟实现数字化【组图】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6日透露,该院已完成莫高窟上百个重要洞窟的保护修复,建立石窟预防性保护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所有参观开放洞窟的环境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该院研发出壁画数字化采集、数据处理和展示的系列技术,目前已完成258个洞窟的数字化工作。   图为2020年11月...

河西走廊石窟提升“颜值”的颜料从哪儿来?

不同颜料的使用,除产地等客观因素外,还与艺术观念有关,因而颜料贸易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流,更反映出中外不同艺术观念间的交流、碰撞,以及借鉴和融合发展。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拥有大量精美的石窟。这里除了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还有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众多石窟。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及栩栩如生的彩绘佛像,那么,绘制壁画和佛像的颜料...

山西投资1亿元建设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实验室

记者8日从云冈研究院获悉,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落户云冈研究院,该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上海大学合作建设,专注于石窟寺保护和传承技术、方向、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和制定。   山西文化遗存众多,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山西现有石窟寺244处,摩崖造像254处。   实验室计划投资1亿元(人民币,下同...

大足石刻博物馆“镇馆之宝”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记者从重庆市大足区获悉,“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将于9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开展,大足石刻博物馆“镇馆之宝”释迦牟尼佛像等宋代至明清石质文物将亮相。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主办,展出时间为9月17日至11月17日,展出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览文物数量共82件(套)。其中,宋代至明清石质文物6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