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重庆大足:千年石窟如何再续光华【组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2月14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大足石刻景区。新华网 韩梦霖 摄

  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近年来,重庆市大足区进一步加强大足石刻的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抢救性修复、灾害治理等工程,深度挖掘大足石刻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利用上实现新突破,让历史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大众,擦亮世界文化遗产的金字名片,全力打造近悦远来、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

  12月14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大足石刻景区。冬日暖阳照射在石刻之上,千年之前的匠人们开凿石窟的声声锤音,仿佛依然回响在山谷之中。

  在大足石刻博物馆,新一代的巴渝工匠、从事了二十多年文物保护工作的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为采访团的记者们回顾了千手观音造像修复的故事。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龙门石窟奉先寺启动大规模修复工程

记者7日从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已经启动,预计工期270天。据悉,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隔50年,龙门石窟奉先寺再次启动大型保护工程。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2000年被列入世界...

敦煌莫高窟上百个重要洞窟完成保护修复 258个洞窟实现数字化【组图】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6日透露,该院已完成莫高窟上百个重要洞窟的保护修复,建立石窟预防性保护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所有参观开放洞窟的环境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该院研发出壁画数字化采集、数据处理和展示的系列技术,目前已完成258个洞窟的数字化工作。   图为2020年11月...

河西走廊石窟提升“颜值”的颜料从哪儿来?

不同颜料的使用,除产地等客观因素外,还与艺术观念有关,因而颜料贸易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流,更反映出中外不同艺术观念间的交流、碰撞,以及借鉴和融合发展。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拥有大量精美的石窟。这里除了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还有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众多石窟。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及栩栩如生的彩绘佛像,那么,绘制壁画和佛像的颜料...

山西投资1亿元建设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实验室

记者8日从云冈研究院获悉,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落户云冈研究院,该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上海大学合作建设,专注于石窟寺保护和传承技术、方向、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和制定。   山西文化遗存众多,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山西现有石窟寺244处,摩崖造像254处。   实验室计划投资1亿元(人民币,下同...

大足石刻博物馆“镇馆之宝”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记者从重庆市大足区获悉,“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将于9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开展,大足石刻博物馆“镇馆之宝”释迦牟尼佛像等宋代至明清石质文物将亮相。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主办,展出时间为9月17日至11月17日,展出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览文物数量共82件(套)。其中,宋代至明清石质文物6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