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35年前如何航拍三星堆?专家解析三星堆与长江流域青铜文明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长江从古至今都是横贯中国东西的交通干线,它孕育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上游有神秘的巴蜀文化和滇文化,中游有瑰丽的荆楚文化,下游有多彩的吴越文化。三星堆在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中占据何种地位?

  日前,陈显丹研究员做客四川博物院,在“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上,为观众带来一场题为《三星堆与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精彩讲座。

  陈显丹研究员先后主持发掘过广汉三星堆遗址,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广汉三国雒城城墙遗址等,先后出版了多部关于三星堆的著作。他在讲座中介绍了三星堆历史上几次发掘的始末,以及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间的个性和共性,通过一江之水,文化的交流最终融为一体。

  借用直升机,航拍三星堆

  讲座之前,陈显丹对川博正在展出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赞不绝口,称其“为四川提供了文化上的饕餮盛宴”。在他看来,这个展览集纳了长江流域各个文博单位的文物精品,仅一级文物就有209件,十分不易,观众可以从展览中领略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精髓。

  讲座伊始,陈显丹介绍了三星堆遗址的几次重要发掘。上世纪20年代末,三星堆一醒惊天下。而正式的、较大面积的发掘,始于1980年代初期,惊人的发现来自1986年的春夏,“这一次发现的意义是标尺的建立,把我们古蜀文化的年代序列建立起来了”,陈显丹说。

  原以为考古人都是使用手铲等比较原始的工具,没想到在35年前,三星堆的考古人竟然在发掘过程中首次利用了航天器。

  如果从空中俯瞰三星堆遗址会看到什么场景呢?陈显丹展示了两张老照片,其中一张是航拍图,可以看到大型的建筑,围有一些住户的小房子。

  当时的考古人还没有无人机,如果要拍遗址的全景需要搭建很高的架子。这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考古人,看到天空中偶尔划过的飞机,找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求助。但是,飞行员得知这个需求之后,摇头表示为难。每秒150米高速飞行的飞机,如何在低空停留拍照呢?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向空军请求支援,调用直升机进行航拍。但第一次只拍到了乡镇砖场高耸入云的烟囱,第二次才在鸭子河南岸拍到了清晰的遗址照片,对于后续制定考古发掘方案意义重大。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三星堆博物馆又“上新”【组图】

10月29日,参观者在三星堆博物馆内观看铜大立人像。   随着三星堆遗址2021年最新发掘成果陆续发布,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上新”一批文物展品,吸引了大量文博爱好者和游客慕名前来。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10月29日,参观者在三星堆博物馆内欣赏展品。   随着三星...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登鹭”展示文化风采 快来厦博打卡

台海网10月1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通讯员 郑婷楠)10月21日(本周四),“黄河几字弯孕育的青铜文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文化风采”将在厦门市博物馆(体育路主馆)一楼书画厅(A厅)开展。   该展是鄂尔多斯市博物院精心打造了一年多的精品外展,以厦门市博物馆作为首站,共计展出文物精品460件(套)。展出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及金银制品造型生动、工艺娴...

“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开幕

9月28日,市民在四川博物院参观“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当日,“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四川博物院揭幕。展览以巴蜀、荆楚、吴越这三个长江流域的主要青铜文化圈为主线,将展览内容与长江水文、地域风貌、诗词歌赋巧妙结合。 ...

三星堆最后“盲盒”揭盖:价值超越想象!

经过数月发掘,三星堆最后两个“盲盒”盖子终于打开,7号、8号“祭祀坑”露出厚实器物层,发现数百根象牙、玉器、金器、前所未见的青铜器,复杂程度前所未见,包含的历史信息和价值超越想象。 9月7日,考古人员在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8号“祭祀坑”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

三星堆最后“盲盒”揭盖:象牙、玉器琳琅满目【组图】

考古人员在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8号“祭祀坑”内工作(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人员在7号“祭祀坑”内清理“玉板”(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在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8号“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