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中国考古学者百年追寻:仰韶文化从哪来(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仰韶文化西来说”

  仰韶文化以彩陶为重要特色,在对仰韶村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前,安特生在查找彩陶考古资料时,注意到美国考古学者庞贝利,1904年在中亚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附近发掘安诺遗址的报告。

  安特生发现,安诺遗址出土的彩陶与自己在仰韶村发现的彩陶的花纹样式十分相像,于是有了仰韶文化从中亚传播而来的假说,“以河南与安诺之器物相较,其图形相似之点既多且切,实令吾人不能不起同出一源之感想”,但他又一时无法打通仰韶遗址与安诺遗址在文化传播上的地理链条关系。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说,从1923年起,安特生开始赴甘肃、青海等地进行考察。他发现,甘肃、青海地区出土的彩陶,比仰韶出土彩陶工艺技术更为先进,却很少见到代表中原文化的陶鬲、陶鼎等器物,且当时中国并没有比仰韶彩陶更早的彩陶出土,而欧洲、中亚多有史前彩陶发掘。

  安特生由此推断出一条文化传播路线:以彩陶制作为代表的早期人类文明,是先从西亚、中亚传播到新疆、青海、甘肃地区,再逐渐传播到仰韶等中原地区,与中原既有的鬲、鼎制作技术相结合,最终发展出既有陶鬲、陶鼎又有彩陶的仰韶文化。

  安特生据此完成了“仰韶文化西来说”的理论推断和“实物验证”,随后公开发表了他的观点,在世界上产生极大反响。

  由于仰韶遗址是当时中国发现的最早文化遗存,“仰韶文化西来说”的观点进一步引申就会得出“中国文化西来”的结论。于是,论证仰韶文化为中国本土原创,弄清其发展流变过程,成为考古学者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深入推进的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探寻文明根脉 筑牢自信根基——致敬中国考古百年求索【组图】

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7月9日拍摄的泉州洛阳桥(无人机照片)。洛阳桥是由宋代官方主持建造的大型跨海石桥,始建于1053年,至今保存完好。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019年12月14日,在埃及卢克索,中埃...

“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在沪开幕【组图】

10月19日,观众在上海博物馆参观“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   当日,“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聚集了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所藏的60件精选噩国青铜器,时间跨度自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

以考古之光照亮文明之源!考古工作者热议考古百年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考古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考...

百年发掘 揭秘“仰韶文化”

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个重要的文化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学文化。 央视网《联播+》带你走进仰韶文化,感受中国的古老文明。 △安特生(左二)...

名单揭晓!福州上榜!全省唯一

昙石山的那盏陶灯 定格在历史的瞬间 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 走过了五千年 10月18日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揭晓 闽侯昙石山遗址入选 也是福建唯一入选项目! 昙石山遗址出土的“东方第一神灯”。 福建5000年文明,从这里出发 昙石山文化 处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 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距今五千年左右 昙石山。林明秋/摄 昙石山文化遗址的发掘 初步证实以闽侯昙石山遗址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