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名导齐聚武汉把脉中国戏剧创作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需保有初心持有真诚

www.taihainet.com 来源: 长江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在武汉举行以来,不仅成为全国优秀剧目的展演平台,也成为戏剧创作发展的交流平台。15日,“构建中国戏剧导演体系——中国戏剧导演艺术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的20位戏剧导演,数十位戏剧评论家、戏剧理论专家等齐聚一堂,针对构建中国戏剧导演体系、新时代戏剧创作等问题展开讨论。

  ■ 为中国戏剧插上诗的翅膀

  本次论坛以“构建中国戏剧导演体系”为主题,实际上,戏剧界对这一问题早有呼声,2012年还曾为此召开专题论坛。

  回溯中国戏剧发展历程,导演王晓鹰说道:“在文学艺术范畴的现实主义是中国戏剧的根本,而在中国戏剧的创新性发展中,现实主义要向表现美学飞起来,需要向自己内涵的诗性寻求翅膀。”他介绍道:“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话剧开始进行民族化的探索,就已达成共识:戏剧的本质是诗。”而多年来几代导演的创作实践、理论思考的积淀,以及中国艺术的底蕴,已让诗化意象具备了提升为中国戏剧整体美学特质,并汇成诗化现实主义的可能性。他希望,在导演艺术创作中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诗化意象进行探索、研究,使其能够最终建构起支撑中国戏剧演出创造整体性的舞台形象,使“我们可以自信地站在世界戏剧舞台上,高举起我们民族戏剧的旗帜,诗化现实主义”。

  导演李伯男则认为,中国舞台剧导演体系应当具有民族气派、民族精神,以传统文化为审美资源,以东方思维为精神基石,以民族审美的意识统帅实践的方法。

  ■ “到生活中去寻找充实你的艺术想象力”

  在本届戏剧节展演剧目中,革命历史题材分量颇重。有着40多年军龄,创作了大量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导演黄定山说道:“要保有初心、持有真诚。在革命历史题材和英模伟人的题材创作中,作为导演最主要的是你自己信不信,它是创作态度,是创作历程,也是创作的原动力。”在98抗洪、汶川地震中,黄定山都战斗在前线,他回忆道:“当你亲身经历以后,会对信仰、对热血、对人的真善美怀有敬意,会有真的感慨。”

  但他也强调,创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去光环”,要找到英雄、英模与当代观众的共情点。“要将人还原为人,要找到人物的本真面貌。”作为武汉京剧院京剧《母亲》的导演,黄定山以赴葛健豪家乡采风的经历为例指出,除了阅读资料、他人讲述等,“还是要到生活中去寻找,到生活中去寻找表现力,到生活中去寻找充实你的艺术想象力。否则就是从概念到概念,从信仰到信仰”。

  ■ 导演有定力,方能避免剧种、剧目同质化

  讨论中,多位导演都提到了“千戏一面、千剧一面”的创作同质化问题。对此,导演熊源伟呼吁“要有职业的担当、艺术的担当、生命的担当”。在他看来:“中国是戏曲大国,300多个剧种是宝贵的财富。导演在执导每一个剧种前都应当好好地研究它,懂得它的规律与特点,而不是排什么剧种都用同一套方法,不能使300多个剧种最终变为同一种。”

  导演田蔓莎也担忧地发现:“很多剧院在创排重复的节目,整个创作陷入循环圈。”她说道,“导演要有艺术理想和艺术责任感,选择题材时要有自己的艺术判断和定力。有的题材适合报告文学、纪录片,并不适合用戏曲来表达。”与其用不合适的题材破坏戏曲的魅力,她认为更应当发挥剧种自身的特色,在与湖北省黄梅戏剧团共同创作的过程中,主创们首先做的便是寻源,“当我们发现《天仙配》有9个版本的曲谱,就知道传统戏曲其实在不断地变化、完善、补充”。因此,当下的创作者们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也不应当简单地颠覆,而应当像考古一样小心谨慎地寻找其当代价值,对其中与时代不吻合的部分进行补充、完善。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万旭明)

相关新闻
为高甲戏剧种守住一方舞台!《范进中举》亮相第17届中国戏剧节

昨晚,高甲戏《范进中举》亮相第17届中国戏剧节。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观众领略了闽南戏曲的独特魅力,现场掌声不断。这部作品被誉为“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典范”—— 为高甲戏剧种守住一方舞台 整场演出,群“丑”争艳。 老题材作新演绎 “如何为剧种...

话剧《逆行》亮相中国戏剧节

10月10日,在武汉市洪山区洪山礼堂,演员在表演话剧《逆行》。   当晚,话剧《逆行》亮相在武汉市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话剧《逆行》演绎了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武汉人民在抗疫中的付出和牺牲。据介绍,本届戏剧节将持续至10月28日,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31台优...

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武汉开幕【图】

10月9日,话剧表演艺术家焦晃(右二)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后发言。   10月9日晚,主题为“戏聚英雄城,礼赞新时代”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在湖北武汉正式启幕。   据介绍,本届戏剧节将持续至10月28日,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31台优秀剧目将接连登场,涵盖京剧、...

厦门舞台剧《旦后》将亮相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

台海网8月7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日前,根据长篇小说《旦后》改编的同名话剧被搬上舞台,将于9月10日前提交作品,参与第四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力争通过多轮演出,让观众们了解“一带一路”的历史风貌,感悟福建乡亲的拼搏精神。 长篇小说《旦后》是2016年度厦门市委宣传部文艺人才重点项目,由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福建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黄宁创作,以厦语电影发展历...

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涂松岩、王丽达、杨少彭等“摘梅”

涂松岩参演话剧《人间烟火》   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4届曹禺剧本奖5月21日晚在江苏大剧院揭晓。17位名角、17台大戏,历经近半个月的角逐后,最终15位名角脱颖而出,成功“摘梅”,他们分别是:楼胜、杨少彭、黄齐峰、李晓旭、黄艳艳、杨升娟、彭庆华、张璇、吴美莲、熊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