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择一事 终一生!她用短视频传播推广古籍修复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把镊子,一个喷壶,一根毛笔,一把排刷,日复一日埋首在故纸堆里,一点一点地修补文化记忆,延续中华文脉。她就是古籍修复师廉成春。夏末的清晨,我们走进廉成春位于北京门头沟的工作室。阳光洒满了宽大的操作台,台面上摆着修复用的工具与未修复好的半成品,架子上陈列着各种纸张,倚墙放置的大木板上贴着正在晾干的修复品,墙角一大摞修复好的古籍正在进行压平处理,门口还有一大箱刚送来等待修复的古籍。古纸书香满屋,廉成春每天就在这里修复古籍,将自己的全副身心投入其中。

  以敬畏之心修复古籍

  古籍修复师也被称为“古籍医生”“书医”。一团团、一张张老化的古纸,一本本虫蛀、受潮、烧灼过的古籍,通过身怀绝技的古籍修复师之手,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重获新生。

  在廉成春眼里,古籍修复虽然是一个小众、冷门的行业,却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古籍在其发展与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古籍修复就是为了将古籍更好地保存下来,使文明得以延续”。破损的古籍尘封了漫漫岁月,是一位又一位古籍修复师前赴后继,将其修缮完备,让历史重现于世人眼前。

  古籍修复工序复杂精细,有多达几十道流程。每拿到一本需要修复的古籍,廉成春都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破损程度、材质等,制定不同的修补方案。她说,无论是调好浆糊备用,还是给古籍拆线建档案,抑或是选择和原书协调的配纸,每一道流程都很重要,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修复古籍,修复的其实也是浮躁的心情。”廉成春说。这个工作极为考验修复师的能力、体力和耐性,每位古籍修复师不仅需要怀着耐心、细心和敬畏之心,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还要集古籍版本知识、古籍保护知识、文史知识、艺术审美等于一身,将自己对古籍修复事业的热爱融入其中,“修书更修心,留艺不留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古籍修复这项传统手艺也在不断地与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创新融合。廉成春介绍,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可以辅助古籍修复,包括使用多功能纤维测量仪、PH值测试仪、高倍显微镜、纸浆补书机、高清扫描修复台、电子压力机以及数字化保存等。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古籍修复正在变得更加精准与高效,但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手工修复的许多细节和做法仍是无法被取代的。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古籍保护也应注重基础研究

2020年11月17日,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来自华沙生命科学大学木材科学研究所的论文,文章讨论了纤维素纸浆中木质素含量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有同行说看到这篇文章很受鼓舞,不仅因为纸质文献保护方面的文章能够收入《自然》,更因为这个领域实在太缺乏这类基础性研究。虽然它只揭示了微观层面一个很小的问题,却为古籍、档案、字画等众多纸质文献和文物在保存保...

探访古籍修复师:用匠心“医治”古籍 在残卷中“复活”文明记忆

尹光华正在修复古籍。 于晶 摄   慢工出细活,修书亦修心。古籍是文化的承载,岁月的见证。古籍经千百年的保存,残破不可避免,破损严重的古籍千疮百孔,纸散字碎,无法翻阅。那么,如何让这些残破的古籍得以继续保存呢?8月7日,记者走进宁夏图书馆,探寻古籍修复的秘密。  ...

泉州唯一古籍修复师 12年抢救70多部清朝中后期以来的破损藏书

破损的藏书,沙石粘住书页。 台海网7月21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办公室里有锅有盆有电磁炉,有针有线有剪刀,有锥子刷子和锤子,有起子镊子甚至有牙医刀……这是一个什么神奇的工作岗位呢? 程斐然老师每天和这些五花八门的工具打交道,她是泉州目前唯一的古籍修复师,在泉州市图书...

国家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加强古籍保护【组图】

6月17日,游客在国家图书馆参观“《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   6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国家图书馆合作签约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初期启动资金1000万元,用于国家图书馆中华珍贵古籍修复和专业人才培养、古籍活...

科技守护文明:中国古籍“回家”之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历史。然而遗憾的是,近代以来超过400万册中国古籍由于种种原因流散海外。   阿里巴巴达摩院、四川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近日公布,他们花费两年多的时间,教会了AI识别中国古籍,将它们以数字化的形式接回故土,置于网络公益平台,向所有人开放。   这个项目的名字叫“汉典重光”,意为让失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