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景区+汉服”,火花如何持续?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工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阅读提示

近年来,随着汉服热的兴起,许多景区推出与汉服相关的活动,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旅游景区也成为汉服的主要穿着场景之一。景区与汉服的联动,是文旅融合的一种具体呈现,将传统文化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对游客有更大的吸引力。

同时,景区策划内容同质化、未与当地旅游特色有效结合等问题,是目前景区与汉服联动的短板。业内人士建议,景区要围绕相关文化主题提供配套设施及服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提炼文化内核,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之间的结合点。

增设汉服体验馆、举办汉服相关节庆活动、免收穿汉服者的门票……近年来,随着汉服热的兴起,许多景区推出与汉服相关的活动,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然而,汉服与景区相结合的创意也遇到了瓶颈,出现场景同质化、特色不突出、活动不专业等问题。景区与汉服如何长效联动?《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碰撞:汉服丰富景区旅游体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出游时会特意准备汉服,旅游景区也日益成为汉服的主要穿着场景之一。

火火是一家电网企业的职工,上班时都是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只要有休假机会,她就会穿上自己精心准备的汉服,前往各地旅游景区打卡。火火记得几年前穿着一套齐胸襦裙去茶卡盐湖玩时,还被很多游客围观。而今年5月去南京游玩时,她感觉大家对汉服的接受度高了很多,“更多人问我汉服在哪里能买到、景区附近能不能租之类的问题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66%的汉服消费者购买场景驱动为出游,参加民俗活动和拍摄古风造型写真则分别占比27%和26%。乾州古城景区某汉服工作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汉服市场更加多元化,汉服童装、亲子装也在慢慢兴起,“大多数汉服都用于外景拍摄,我们正在探索按天或按时长出租汉服等营业模式”。

职业摄影师玉千衡也发现,汉服摄影对旅游景区有所偏爱。“最近几年明显感觉到在景区穿汉服的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历史人文类的景区。”他认为,景区的环境规划相对完善,可供拍摄的场景也很丰富,还有的景区历史文化跨度很大,可以满足不同时代的汉服拍摄需要。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从“唐宫夜宴”到“纸扇书生”,再到舞蹈“洛神水赋”,《2021年河南春晚》和《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节目频频出圈,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由节目衍生出的“唐宫小姐姐”“水中洛神”“唐小妹”等形象也得到广泛传播。今年以来,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彰显了中国之美、文化之美,再次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

简化字亦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汉字的“繁简之争”一直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质疑汉字简化之后“親不见、愛无心、産不生、厰空空”,割裂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简体字在古代就已经存在,我们使用的简化字只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其法定地位。经过历史沉淀、专家整理的简化字,不但符合汉字构形规律,提升了文字沟通效率,而且也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文化。   简体字是古代文字的组成部分   ...

匠心+科技 传统文化更“出圈”

□孔德淇   传统文化又出圈了!6月12日晚,依着四六骈文的铺排创意,河南卫视继年初推出《唐宫夜宴》后,再出“爆款”——一段水下中国风舞蹈视频《洛神水赋》火爆全网,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向外国网友推介该节目,在海内外掀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6月15...

传承苗绣技艺 弘扬传统文化

6月14日,绣娘们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营街道老寨村绣苗绣。 “松桃苗绣”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手工艺,集纺织、挑花、剪纸等工艺于一体,今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工人日报;通讯员 龙元彬 谢慧芳 摄)

台胞上海过端午:感受传统文化 祈愿远离病害

“你们都好吗?粽子吃了吗?”12日下午,参加上海静安区台胞社区交流活动的创扬建筑装饰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志颖拨通视讯电话,与在台中的太太、儿女互致节日祝福,也让他们“在线”感受了活动现场的热闹气氛。   当天的交流活动以“端午风雅颂,两岸一家亲”为主题,邀请静安区部分台胞、台属与社区居民共度佳节。   为了表达节日祝福,上海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