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望亭,唐诗里的风雅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太湖风光

  望亭风光一瞥

  自古以来,江南的水总是在诗人的笔下开出一朵朵淡雅的花。姑苏城外的古驿望亭,运河与太湖这两道有着浓厚江南诗性的水系将其左右环绕,在流韵的唐诗里留下了千年的风雅。

  京杭大运河的第一铲土是在望亭开挖的。

  历经千年积淀,京杭运河望亭段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沙墩港、观鸡桥港、牡丹港、仁巷港、南河港等水系遗存,古长洲苑、月城、皇亭碑、沈宅、迎湖寺等古址遗存,崧泽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等各时期的出土文物以及大量的非遗物质文化遗存……

  望亭古运河也属于唐诗,有白居易“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的繁景;有崔融“城邑高楼近、星辰北斗遥”的巍峨风姿;更有李绅“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的富贵气象。

  大运河“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数不清的离别,天天在渡口码头上演。唐诗里的望亭,正是这样一处充满离愁情绪的所在,律动着属于漂泊者的心脉,幽叹着人生旅途的感伤与离情难诉。

  有勒马于河畔送别友人的韦应物,“立马愁将夕,看山独送行”的惆怅;有李端“空城寒雨细,深院晓灯青”的清愁;更有白居易“怅望武邱路,沉吟浒水亭”的恋恋不舍。

  而滋养了望亭千年稻作文明的太湖,更似一位隐于繁华姑苏城外的智者,在烟云蔼蔼中,独守着那份属于诗人的风雅。

  从远古而来的北太湖,熙来攘往,一大批文人墨客从此走过。李白、杜甫、白居易、杨万里、陆龟蒙、唐伯虎、王樨、汪琬……他们溯水而来,被这片丰盈着江南诗性的沃土吸引着、陶醉着,情不自禁地吟咏、击叹。

  这里有骆宾王“蝉鸣稻叶秋,雁起芦花晚”的灵动;有许浑“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的婉约;更有李白“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感怀。

  望亭地处古代江水洲地区,今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中心地带,太湖流域的中部,是太湖平原的一部分。

  沿着北太湖大道徐徐而行,一侧是近7公里的滨湖风光,一侧是万亩良田与散落其间的自然村落,鱼米之乡美景尽收眼底。

  立于青云流淌的水岸,看潮起潮落一叶渔舟慵懒,醉卧芦荡间;听一缕东风轻解素罗衫,白鹭翩翩捉鱼忙。在太湖“泼黛峦光翠如湿”的江南景致里,看沿岸龟山若游、阡陌交通、稻花飘香,在这片浸漫了一望无际的诗的丰盈之处,让走进这里的人们,分不清何处是景,何处是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应志刚 文/图

相关新闻
仕与隐:杜甫天宝前后的两次移居

天宝前后,杜甫的两次移居很值得注意:一是约开元二十九年(741)从位于洛阳之南陆浑山的陆浑庄移居到洛阳之东首阳山的土娄庄,二是天宝十三载(754)移居到长安杜曲。两次移居,杜甫的心态颇有不同。移居土娄庄后他曾云:“幸遇圣主,愿发清机。”(《祭外祖祖母文》)实为追求仕进之途的开端。移居杜曲时则云:“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曲...

1200万字《刘学锴文集》发布

10卷本、22册、1200多万字……《刘学锴文集》首发式暨座谈会16日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   安徽师范大学供图   在当日举行的首发式上,87岁的刘学锴谦称:“自己的书现在还侥幸地活着,我很知足。”他谈人生体验时称,做学术研究不偷懒不拼命,量力量才而行。   刘学锴,1933年...

《夜雨寄北》为寄友的一条内证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夜雨寄北》,一题《夜雨寄内》。今人刘学锴根据对此诗历代版本异文的辨析,以及对李商隐大中年间梓幕行迹、其妻王氏卒于大中五年(851)等考证,判断该诗诗题应为《夜雨寄北》,乃“寄给身居北方(当是长安)的某位亲友”之作,并认为该诗最有可能作于大中七年。刘说当为定谳,但“寄内”即寄怀妻子说一直不乏人从。(如某初中语文教材既录题为...

他经历过悲惨的生活 却交出了最好的人生答卷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身处逆境时,不少人都喜欢拿这句话来鼓励自己。   在许多年以前的唐代,也有这么一个人,最初的生活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40岁时还在东奔西走讨生活,50岁时事业看不到任何起色。 制图:倪雯冰   但他一直都没放弃希...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到底是不是“渣男”?

最真挚的爱情什么样?可以是两厢厮守的美好,也可以是历久弥新的思念。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很多年前,大诗人元稹为亡妻韦丛写下的诗句,一片深情,令人潸然泪下。他们之间的爱情,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不过,综合各种资料来看,元稹对韦丛的感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