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学负,被动读书
当前,不少家长表示,学校越减负,家长越焦虑。家长赵女士说:“我家孩子读三年级,作业基本在放学前就写完了,到底学会了没有,还得通过买些练习题一边测试,一边让孩子巩固一下。我在周中和周末还给孩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补习班,能多学点总没坏处。”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统计,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上课外班的时间是10年前的3倍。“课外作业、补习班等占据了孩子们的时间,课外阅读时间被严重挤压。”孙宏艳说。
为给孩子选出一批合适的“课外读物”,家长常常是“挑花了眼”“操碎了心”。“家长间互相比较着孩子上了哪些补习班、读了哪些课外书,我们也不想落下,我挑选一些作文书,希望孩子‘学以致用’,把作文写好。”专程来到天津图书大厦小学教辅区的家长王女士说。
阅读要“有用”似乎已经逐渐成为家长给儿童选择读物的“风向标”,殊不知“功利性”阅读正在“磨掉”孩子的阅读兴趣。
儿童阅读服务品牌“葫芦弟弟”创始人林柄洋说,当前儿童阅读的一个主要动力还是来源于学校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孩子上小学以后,父母会保持较高的购买积极性,而其选择的书籍多与孩子课上学习的内容相关。
将课外读物推荐书目纳入语文教学中,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但弥漫在家长圈的教育焦虑下沉到孩子身上,家长要求孩子读对学习‘有用’的书、能在考试上‘拿分’的书,阅读不在推荐范围内的书都是‘浪费时间’。”孙宏艳说。
熊丙奇认为,家长对教辅图书的盲目追逐,反而增加学生的读书负担,剥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孩子完成升学目标之后,就不愿意再读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