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奇招”频现,通过各种方式“逃避”阅读;有的孩子“压力山大”,想读课外书却没时间读;有的孩子爱好读书,却发现让他们感兴趣的儿童读物有限……
阅读,是一种受益一生的习惯。但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不少孩子正在远离阅读。当代儿童的课外阅读,该如何“破壁”?
不爱读书,“糊弄”有术
家住天津的孙先生看着书架上落满灰尘的书籍,很是无奈。他随手抽出一本50多元的儿童文学书,透明塑料封皮还未拆封。
“这书可不便宜,想着让淘淘(化名)接受‘熏陶’,结果买回家一年了,娃还没读,就成了家里的摆设。”对孙先生10岁的儿子淘淘来说,“排段位”“忙争先”,游戏“大过天”。“打游戏时,他能在沙发上坐一两个小时,一到看书时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又要吃东西,还喜欢用阅读时长跟我‘谈条件’。”
书就在那里,孩子却不看。偶尔捧起来,也不好好看。家长不明白,孩子们怎么有那么多办法把本就稀缺的阅读时间“糊弄”过去?
有的孩子通过“快餐式”阅读来打发时间。在天津图书大厦的儿童读物区,十几对家长和儿童组成“搭档”,大人忙着刷手机,小孩则在一旁快速翻书,一会儿便“喜新厌旧”。
有的孩子通过“掐点式”阅读来消磨时间。“学校语文老师要求孩子每天读30分钟课外书,我家孩子专门设了闹铃,一秒钟都不多看。”一位家长说。
“糊弄”之下,归根结底是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建立起来。
“让儿童选择图书的自主选择权,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之一。”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识别能力增强,家长要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形成健康的读书价值观,才会产生阅读的乐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家长与孩子还要建立亲子阅读关系,既增进亲子的交流与感情,又能带动双方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