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古代人也吃“火锅”?分餐制原来古已有之(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历史悠久的“分餐制”

  上述铜染器,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引发了人们对“分餐制”的讨论。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分餐制。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从考古视角介绍说,分餐制在中国的历史可上溯到史前时代。

  古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小食案,案上放着食具,一人一案,西周时期的贵族们按礼仪分开落座、分开进食。

  “筵席”正是古老分餐制的一个写照。对设席之法,《周礼》有明确记载:“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席短。

  两汉时期,分餐制得以继续传承。考古发现的汉墓壁画及画像石砖等实物和绘画资料,就可见古代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分餐制场景。

  《陈书》里讲了一个故事:国子祭酒徐孝克在陪侍陈宣帝宴饮时,将摆在面前的肴馔悄悄藏到怀中,带回家孝敬老母。

  皇帝知道实情后很感动,下令以后御筵上的食物,凡是摆在徐孝克面前的,他都可以大大方方带回家去。有观点认为,这说明至少在隋唐以前,正式的筵宴还维持着一人一份食物的分餐制。

  古代:从“会食制”到合餐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的进餐方式悄悄发生了变化。曾有专家提到,高桌大椅的出现和应用,是中国古代由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图片来源:四川博物院官方网站

  西晋王朝灭亡以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并先后建立政权,使中原地区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及相关礼仪制度受到一次次强烈冲击。

  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后来高足坐具的使用和流行,导致传统席地而坐逐渐被更轻松的垂足坐姿取代。围桌就餐的形式也慢慢开始普及。

  研究表明,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人已基本抛弃席地而坐,最终完成坐姿的革命性改变,也直接影响饮食方式由分餐向会食的转变。

  当然,在上述过渡时期还存一种有会食气氛的分餐制:人们围坐在一起,但食物还是一人一份。这种以会食为名、分餐为实的饮食方式,也是古代分餐制向会食制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后来,气氛热络的合餐制逐渐被人们接受。《分餐:古已有之的中华饮食文化》中提到,到了明清时候,为尽地主之谊,与客人同桌同食的合餐文化形成制式,伴随夹菜劝酒的一整套待客礼仪。

  其实,整体来看,无论是中国古代贵族的祭祀宴饮,还是普通人的一日三餐,饮食文化见证着历史,也记录着真实的烟火人间。(来源:中新网客户端 记者 上官云)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厦门美食故事多!本土美食作家许晓春聊闽南饮食文化

20世纪80年代绿岛饭店更名为绿岛大酒楼。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张觉尹 图/受访者提供)近日,厦门美食作家许晓春携自己的作品《厦门饮食文化》来到外图厦门书城,从凝聚了几代厦门人甚至海外华人乡愁的餐饮“老字号”,谈到厦门餐饮的四大名片及其闽南风味特色,并结合现...

四种分餐方式 厦门人餐桌这样“变”!厦门发布全省首个分餐制管理标准

▲倡导文明用餐,执法人员在餐厅张贴宣传单 ◆厦门商户代表在“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倡议“公筷公勺 分餐分食”   台海网8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林少蓉 通讯员 王建/图)围桌而食,筷来箸往,共享佳肴,这是许多人眼中的中国餐桌文化。你给我夹块鱼,我帮你盛碗汤...

厦门发布全省首个分餐制管理标准

台海网8月2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林少蓉)昨日上午,厦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全省首个针对分餐制管理的团体标准——《餐饮业分餐制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以下简称《规范》),详细规定了餐饮业分餐制管理的范围、基本要求、分餐模式、分餐管理、分餐保障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要求等。   发布会上,厦门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督...

厦门版分餐制管理团体标准出台

台海网8月25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推行公筷公勺的社会呼声再起,“分餐制”成为热门话题。    ■实验证明分餐可降低病从口入风险。 今天上午,厦门市食安办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我市餐饮业首个针对分餐制管理的团体标准——《餐饮业分餐制管理规范》...

厦门2300多家门店已执行分餐标准

台海网8月25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早在今年5月,受市食安办的委托,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携手相关单位,着手起草《餐饮业分餐制管理规范》,广泛征求意见。目前,全市已有558家餐饮服务单位2300多家门店承诺执行分餐标准。 558家餐饮企业率先推行 公筷公勺列为餐桌“标配”   我市部分餐饮企业已推行,将公筷公勺列为餐桌“标配”,为消费者营造文明卫生的用餐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