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宋徽宗的《瑞鹤图》是否带来了祥瑞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这是宋徽宗的《瑞鹤图》局部(1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翟翔 摄

  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时值上元节次夕。都城开封张灯结彩,烟火升腾,皇宫正门宣德门前更是光彩争华。

  忽然,一群仙鹤翱翔空中,鸣声悦耳,盘旋良久,向西北飞去。人群仰首瞻望,惊叹称奇。

  此时,宋徽宗恰至而立之年,元宵仙鹤来仪,他觉得好似上天对他“统治有方”的嘉许,就亲自提笔描绘这番景象,留下传世之作《瑞鹤图》。

  跨越九百多个春秋,2020年12月,《瑞鹤图》出现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

  “《瑞鹤图》在唐宋八大家最小的苏辙离世当年绘成,此次展出意在铺垫当时宋文化的底色。”副馆长董宝厚介绍,宋徽宗一生绘画作品众多,流传至今全球可能仅有包括《瑞鹤图》在内的三件作品为其亲笔所作。

  人们流连于精美画作,更神往于背后故事。《瑞鹤图》诞生时,宋徽宗治下的北宋并不宁静。1101至1105年,河南地区连经蝗灾;1108至1110年,湖北地区遭受干旱,弃子者“不可胜数”;1105年,奸臣蔡京的爪牙开始通过苏州应奉局搜求奇花异石,用船运入开封,号称“花石纲”,江南怨声载道。

  1102年起,宋徽宗数次下令在皇宫及全国立元祐党籍碑,将反对新法的苏轼、苏辙等列为“奸党”,并毁禁他们的著作。

  假币泛滥、通货膨胀亦不断加剧。宋徽宗在1111年的诏书中承认:“钱益轻,物益重,公私受害,不可胜言”,称百姓因此“流移失业,不得以相生养。”

  1112年,仙鹤来仪,令日夜期盼祥瑞以保皇位稳固的宋徽宗喜不自胜。画面底部,他在象征至高皇权的宣德门主楼以及两侧朵楼屋顶描绘祥云萦绕,隐约透着红色。画面中上方,朗朗蓝天里的仙鹤飘逸灵秀,分布基本左右对称。

  “宣德门正上方群鹤环绕的中央位置,四只鹤的飞行朝向组成一个璇玑的形状,这是道的象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研究员谈晟广认为,崇奉道教的宋徽宗以此构思表明自己“受天明命”。

  事与愿违。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北上。北宋灭亡,《瑞鹤图》不知所踪。在元、明时期短暂出现后,它于清乾隆年间纳入皇家收藏。清朝灭亡后,《瑞鹤图》被末代皇帝溥仪偷运出宫,辗转收藏在长春伪满洲国皇宫。抗战胜利前夕,溥仪仓皇出逃仍不忘带走这件国宝。

  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沈阳为苏联红军俘获,《瑞鹤图》被我军收缴,成为辽宁省博物馆今日镇馆之宝之一。

  《瑞鹤图》完成的1112年,苏辙逝去;也就在这一年,宋徽宗将蔡京召回开封,再次任为宰相。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说,苏辙晚年遭受打压,深居简出,极少见客,朝廷虽对其逝去“良深震悼”,但三苏文集仍被禁止流传。

  今天,我们有幸于九百余年后的这场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中,近距离感受苏辙等先贤带给中华文脉的滋养。

  1135年,宋徽宗卒于位于今日黑龙江哈尔滨的五国城囚所。而今,他笔下的这群仙鹤光彩依旧。不知宋徽宗的最后时光,可曾想到1112年遇见它们的那个元宵次夕,又可曾悔恨自己奸贤不分呢?

  明朝初年,《瑞鹤图》此时为蜀王朱椿珍藏。僧人来复奉命在画上所题的最后几句话似已回答此问:“一朝中原成永诀,五国城高卧风雪。此时老鹤如可呼,便欲骑之上天阙。”(来源:新华社  记者翟翔、赵洪南

相关新闻
徽宗真迹等珍宝提前撤展?开封市博物馆回应【组图】

“为期3个月的展览,现在才过了1个月,几件重磅书画展品就要撤展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11月18日,郑州市民朱先生向大河报记者反映,开封市博物馆正在进行的《风·雅宋——宋代文物展》,几件“C位”展品突然撤展,其中包括张择端、苏汉臣的名画和宋徽宗的真迹等。“正准备带...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宋徽宗

乐倚萍   只要对中国艺术史稍有了解,就会对宋徽宗赵佶留下印象,谁不知自成一派的瘦金体?谁不慕悠然清雅的《听琴图》?然作为皇帝的宋徽宗是遭人诟病的,和南唐后主李煜一样,人们往往痛惜他错生在帝王家,太沉迷于艺术以至丧志、亡国。   对此说法,海外汉学家伊沛霞显然不...

宋徽宗的幽默:瘦金体若推行全国 一年能省很多墨水

核心提示:“艺术上的天才、治国上的庸才”宋徽宗,其“瘦金书”铁画银钩,历来久负盛名。一日,徽宗让宰相李纲欣赏自己的“瘦金书”。李纲言字体太瘦。宋徽宗道:“朕新创字体,名曰瘦金体,如果推行全国,一年能省很多墨水,如何?朕不愧是有道明君!” 瘦金体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佚名,原题:宋朝人很幽默:宋徽宗称瘦金体将省墨水 中国历史上,要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