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古代学霸字体”上热搜,谁写的?为啥能写这么好?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古代学霸的字体有多好看#最近登上热搜榜。

  不少网友惊讶于当时考生写字之工整漂亮,堪比“印刷体”,也有人猜想能写出这样好字的考生“卷面分”一定低不了。

微博截图

  那么,这位“古代学霸”是谁?

  从网友晒出的图片来看,写下这份考卷的“古代学霸”应当是明代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秉忠,这张是他的殿试卷。

  而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份现存的明代状元卷真迹。当时的考题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要求考生站在帝王的角度回答如何执政以及执政的指导思想。题目以此考察考生治理国家的见解和策略,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

  试卷卷首顶天头有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字,试卷正文共两千余字。

  而赵秉忠的简历显示,这份考卷是他在25岁时所写。

赵秉忠殿试卷复制品。视频截图

  根据史料记载,赵秉忠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忤魏忠贤罢职。

  从卷面看,其书法工整凝重,有文章评价“在馆阁体中尚不流于恶俗”。

  其实,对于明清时的考生来说,能写一手好字只是他们的基本功。

  前文提及的“馆阁体”就是明清时期用于官方文书的主要字体。有研究认为,馆阁体集多种字体于一身,其特点是规范、匀称。

  事实上,考官对于考生书法的要求与当时实际需求密切相关。

  明清时期,印刷业虽然已兴盛异常,但宫廷中草拟公文、编纂书籍等工作仍需人力手写完成。而且,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等书在编纂过程中,都需要大量誊录人员去抄书。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翔安明代走出工部尚书?专家考证认为:墓志铭撰写者才是

一对大石狮和两根华表被村民保管起来。   台海网11月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翔安区马巷镇店头庄,因征拆举村搬迁。搬迁时,村中一座明代嘉靖年间祖墓——林竹石之墓随之迁坟。在这个过程中,村民意外发现一块千字墓志铭。因年岁久远,一些字磨损得无法辨认,但村民推测,自己的祖...

公元1520年代:杨廷和改革

杨廷和像   本期提要   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在武宗去世、新君未至时,内阁首辅杨廷和挺身而出、正色立于朝堂,以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安定政局、革除弊政,及时推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措施,为时局稳定及后续时代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公元1520年,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

来福州鼓楼,探寻古代学霸“养成记”

台海网7月7日讯 据“家在鼓楼”微信尕布 延迟了一个月的高考今天打响考试铃,十二年的寒窗苦读,高考是不少人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   其实在古代,科举就有很多讲究也有“准考证”、“录取通知书”……今天,鼓楼君就带大家走进福州文庙,来探寻古代学霸“养成记”,看看福州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