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考古盲盒”:让文物“活起来”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日,有人先后在几个大社交平台发帖,图文直播“考古盲盒”开盒全过程,吸引了大量网友围观转发、留言咨询。

  “5天线上销售额超50万,紧急补货的600个盲盒在35秒内被一抢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说,“没想到这么火!”

  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名为“失传的宝物”,设有“传承”“史诗”“传说”等级别。玩家打开盲盒,取出包裹有“宝物”的土块,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的瞬间如开奖般惊喜,成就感油然而生。

  据介绍,不同级别的盲盒“挖出”的“宝物”等级也不同,十二生肖兽首印章、大将军虎符、武则天金简或杜岭方鼎等都可能被挖到。“手套一戴,是考古学家的感觉了”“这就是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体验吧,一铲子下去可能有宝,有可能啥都没有”……网友如是留言。

  “当然,‘宝物’只是做工精美的文物仿制品,是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宋华介绍,为真实还原考古发掘过程,盲盒的土块掺有洛阳北邙山的土质,自带古代陵墓“神秘”感,盲盒内还附赠有“洛阳铲”等迷你版考古钻探工具。

  近年来,装有动漫影视产品或设计师原创玩偶的盲盒,吸引众多中国年轻消费者。其特别之处在于,盒子上没有标注是哪款,消费者打开盒子后才能揭开谜底。数据显示,仅在国内某知名电商平台上,今年上半年,模玩以及玩具市场增速为22%。其中盲盒超过40%的增长率,是模玩类目第一增速引擎。

  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认为,“考古盲盒”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文化知识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寻,进而实现文化传承和消费升级。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考古盲盒”大火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文物“活起来”,带动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这是一次动态的文创过程,我们会根据玩家的反馈不断完善内涵。”宋华说,截至目前,盲盒版本已迭代6次,宝物翻模、提升20多款。下一步,还将联合河南省内其他博物馆推出“定制款”,比如设置各馆镇馆之宝的“隐藏款”等,带给玩家更多惊喜。(来源:新华社;记者桂娟、李文哲

相关新闻
“古人”张颔:齿颊馀香犹在(组图)

张颔之子张崇宁在参观《大家张颔》——侯马盟书发现55周年暨张颔先生诞辰百年特展。 胡健 摄   “我如果穿越回几千年前的晋国,肯定能找到工作。”这是张颔先生在2005年冬天,面对《大家》访谈节目里的一句打趣。   如今,这段视频在“《大家张颔》——侯马盟书发现55周年暨...

《侯马盟书》发现55周年 中国文博界纪念张颔百年诞辰

纪念侯马盟书发现五十五周年暨张颔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9日在山西侯马开幕,中国古文字学界、考古学界等百余位专家学者在此研讨侯马盟书的重要意义。   纪念侯马盟书发现五十五周年暨张颔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9日在山西侯马开幕。胡健 摄   1965年12月9日,在山西侯马...

鲜花、对戒、火锅、冰粉……都有盲盒 “盲盒+”经济在厦兴起

有咖啡店推出挂耳咖啡盲盒。   台海网12月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从线上的鲜花、美妆礼盒、火锅外卖;再到线下的咖啡、甜点、对戒,“盲盒潮”正势不可挡地朝厦门各个行业进发……近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厦门推出盲盒商品的店铺不少,有的盲盒商品实惠新奇,受消费者追捧点赞,也有的盲盒商品,消费者则不买单,被吐槽“玩噱头”“捆绑消费”。   有的受欢迎 ...

西藏阿里首现青藏高原木俑

桑达隆果墓地全景图(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桑达隆果墓地出土的木俑(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一项最新考古研究表明,西藏阿里桑达隆果墓地出土大量遗物,其中首现青藏高原木俑。这一墓地的考古发现,为探索西藏西部早期社会结构、生活模式,以及西藏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新...

西汉“环保”雁鱼灯:历经坎坷的国宝【组图】

这是10月17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拍摄的西汉彩绘青铜雁鱼灯(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亮全 摄   在山西青铜博物馆,一只“大雁”伫立在展台上,“大雁”张开的嘴里,还衔着一条肥硕的大鱼。   这只令专家称奇的“环保雁”是一盏西汉彩绘青铜雁鱼灯,是国家一级文物。谁又曾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