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的人生
也许,高适的生活注定不平静。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制图:倪雯冰
第二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几番生死挣扎后,哥舒翰兵败被擒。高适没有跟着投降,而是骑上一匹快马,追上了正在逃难的唐玄宗。
他陈述了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同时建议唐玄宗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战乱,以此为权宜之计。而战乱果然也没有波及蜀中,玄宗特别高兴,不久便升他做侍御史。
多年的边塞游历,让高适变得很有先见之明。早先,唐玄宗“以诸王分镇”,他便曾极力劝谏,认为此事绝不可行。
后来,永王李璘于江东起兵,唐肃宗想起当初高适的意见,便召见他谋划如何平叛。高适趁机仔细分析了一番局势,判断永王必败。
建议被采纳后,高适被封为淮南节度使,率兵平定了“永王之乱”。他的才华终于得以展现,仕途之路越走越顺畅,虽然偶有波折,但基本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还得以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
至此,高适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那个曾经穷困潦倒的诗人,最终实现了无数读书人的梦想,完美逆袭。
制图:倪雯冰
永泰元年,已经功成名就的高适离开人世。《旧唐书》里说:“慷慨悲歌,临风怀古。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其实,在实现理想这条路上,他一样经历了许多波折,甚至要比其他人更惨一点,人生的前50年都平平无奇,屡战屡败。
不同的是,别人可能会选择放弃,从此寄情山水。但高适在最艰难的时候,志向也没有丝毫改变,诗句中依然透着一股豁达和豪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他的诗里,藏着他一生的雄心壮志。所以后人才会评价,“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更可贵的是,在身居高位后,高适并没有改变“负气敢言”的性格,哪怕因此得罪人,也在所不惜。
只能说,如果有人能够得到命运的垂青,那从来都不是偶然的事。
(来源:中新网客户端 作者 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