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出,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京剧院、上海广播电视台及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共同出品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摘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该片是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京剧电影工程”的第二批影片之一。
1999年,京剧《贞观盛事》创排,舞台版首演以来屡获国家级大奖,至今已演出百余场,被业界誉为“尚长荣三部曲”之一,是上海京剧院新编剧目的扛鼎之作。时隔21年,几乎由原班人马担纲主演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再获大奖。从舞台版到电影版,《贞观盛事》经历了怎样的跨越?古典的东方戏曲艺术和先进的影视技术能否找到最佳结合点?这一次,“上海出品”的《贞观盛事》以经典剧目的别样重生,让人们再度将目光聚焦戏曲电影,审视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在新时代的对话。
虚实之间,找到从舞台通往电影的路径
毋庸讳言,体现中国传统写意审美观的京剧,与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舞台版到电影版,《贞观盛事》经历了不小的挑战。
2018年7月,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在上海松江车墩影视基地拍摄期间,记者曾前往探班。主创团队介绍,舞台上的看点,成了电影改编的难点。比如舞台版《贞观盛事》有两个半小时多,电影版要压缩在120分钟左右,如何缩短时长又不影响剧情?为此,主创团队充分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将人物与情节明晰化,突出重点。比如将人物集中到魏征和李世民因长孙无忌的奢靡、强霸而产生的冲突上,舍弃马球、骑马以及无关宏旨的歌舞场面等,使得整个故事的戏剧冲突更强烈,剧情层层反转、处处伏笔,根据电影观赏的心理节奏进行拍摄,让观众获得舞台上没有的满足感。
记者探班时注意到,拍摄片场入口贴着八个大字,上面写着:“京剧为本,电影为用”。执导该片的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告诉记者,这是团队创作的基本遵循。京剧核心的东西要充分保留、放大效果,最大限度地把握好戏曲精神的精华,但是要按照电影的逻辑和节奏进行再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艺术的视听作用。
“优秀的戏曲电影必然是这两者的平衡统一。”滕俊杰说,京剧的特点是虚拟的,而电影是写实的,这两者虽然矛盾,但虚实之间可以做转换。他反复研读《孙子兵法》,将“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理念作为运镜的前提。
从2013年开始,滕俊杰致力以最新电影科技赋能传统戏曲,将怀旧和当代意识、审美需求精心对接,打开戏曲传播的新维度。2014年,他执导的《霸王别姬》开戏曲电影采用3D全景声等技术之先河,获世界3D电影最高奖“金卢米埃尔奖”。这之后,他又执导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等多部优秀的3D京剧电影。
“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滕俊杰说,“戏曲是讲故事的艺术,中国戏曲拥有大量优秀的故事,是电影取之不尽的宝藏。但一段时间里,这个宝库一度变成了‘仓库’甚至‘冷库’。”在他看来,要将“冷库”重新变成“宝库”,就需要以创新拓路、美学托底,娴熟运用高新技术来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