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68件文物回归祖国 为25年跨国追索划圆满句点【组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场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11月1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68件流失英国文物成功追索回国有关情况。经鉴定,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清代,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整体来看,文物器型较为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一组四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等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部分回流文物。国家文物局提供 罗征 摄

  经手人忆往昔感慨万千

  现年68岁的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季至今仍记得25年前走进那个库房时的震惊,“真的是被数量震惊了,地上挤挤挨挨的全都是文物”。

  当时作为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管理处处长的他,受命和北京文物专家章津才一同赴英国伦敦鉴定文物,“当时是英国警方在1994年获得一些线索,最早是从一批埃及文物失窃开始追索,在找到这个团伙以及存放库房时发现相当一部分文物不是埃及的,他们大概知道是东亚方向的,所以跟中国驻英大使馆打招呼,说能不能来专家认一认。我就受命去了一趟。”

  事实上,在1991年至1997年担任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管理处处长期间,李季就知道内地文物经过香港走私到欧洲是一条重要的渠道,“我们亲眼在香港的古董商店里看到大量从古代墓葬里发掘出的文物,有连土都没有清理的,非常痛心!因为我的专业是考古,所以他们不但窃取了珍贵文物,而且把这些珍贵历史信息也全都破坏了。”

  在做鉴定的时候,李季坦言心潮难平。三千多件文物,他直言这足够办一个博物馆绝对没问题。“年代跨度特别大,从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新石器,顺着24史一直到明清文物,连清代石碑和碑额都整个原封不动给运过去了。”

  经中方努力,1998年2月,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5月3000余件返还文物运回北京。当年就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办了一个展览,李季当时正是该馆陈列部主任,参与展览的举办,再度与这批文物结缘参与。“在展厅又重新见到当年在伦敦鉴定过的文物,当时也是很感慨。这么多人接力辛勤努力的成果。”

2020年10月20日,航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在机坪执行监卸操作及消杀作业时,海关人员做入境查验。国家文物局提供 马孝辰 摄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361件美国返还文物艺术品“安家”南京博物院

记者从南京博物院获悉,国家文物局近日将361件美国返还文物艺术品正式划拨南京博物院。   这批文物艺术品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凿、玉璧,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戈,汉代的彩绘陶钫、茧形壶,明代陶俑、模型明器,清代木雕建筑构件等,涉及石器、玉器、青铜器、陶器、钱币、木雕建筑构件等多个门类。   据悉,这些文物艺术品2014年4月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印第安纳波...

历经五年 它们回家!361件美国返还文物安家南京博物院

日前(1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向南京博物院划拨361件文物。这批珍贵文物是历经五年追索返还工作后,从海外回归祖国的。今后,它们有望与观众见面。 这批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凿、玉壁,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戈、钱币,汉代的陶钫、茧形壶、罐、仓,以及明代的陶俑、模型明器...

容庚捐赠展在京开幕

“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近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品近300件,展品包括容庚捐赠的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容庚及其家属捐赠的青铜器、历代书画等,涉及门类广泛,涵盖了容庚最为精华的收藏。   图为观众在参观展出的容庚捐赠青铜器和书画篆刻作品。(记者 周维海摄)

树立保护标志碑,泉州70处文物有了“身份标识”

台海网11月11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 为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今年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新竖立70块文物保护碑,其中1处为县级文保单位,其余69处为一般文物点。新竖立的文物保护碑对于全区一般文物点来说,等于拥有了“身份标识”。 台商区文物资源丰富。图为洛阳镇万安村义波祠。...

敦煌藏经洞流失文物以数字化方式加速回归

流失海外的敦煌藏经洞文物正在通过数字化方式加速回归,首个由中方主导的数字化回归项目正在筹备之中。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在11月7日于敦煌莫高窟举办的“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介绍,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计划开展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回归项目。这一项目将通过国际合作,系统调查整理海外收藏的藏经洞文物。在对文物数字化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