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11月1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68件流失英国文物成功追索回国有关情况。经鉴定,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清代,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整体来看,文物器型较为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一组四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等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部分回流文物。国家文物局提供 罗征 摄
经手人忆往昔感慨万千
现年68岁的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季至今仍记得25年前走进那个库房时的震惊,“真的是被数量震惊了,地上挤挤挨挨的全都是文物”。
当时作为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管理处处长的他,受命和北京文物专家章津才一同赴英国伦敦鉴定文物,“当时是英国警方在1994年获得一些线索,最早是从一批埃及文物失窃开始追索,在找到这个团伙以及存放库房时发现相当一部分文物不是埃及的,他们大概知道是东亚方向的,所以跟中国驻英大使馆打招呼,说能不能来专家认一认。我就受命去了一趟。”
事实上,在1991年至1997年担任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管理处处长期间,李季就知道内地文物经过香港走私到欧洲是一条重要的渠道,“我们亲眼在香港的古董商店里看到大量从古代墓葬里发掘出的文物,有连土都没有清理的,非常痛心!因为我的专业是考古,所以他们不但窃取了珍贵文物,而且把这些珍贵历史信息也全都破坏了。”
在做鉴定的时候,李季坦言心潮难平。三千多件文物,他直言这足够办一个博物馆绝对没问题。“年代跨度特别大,从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新石器,顺着24史一直到明清文物,连清代石碑和碑额都整个原封不动给运过去了。”
经中方努力,1998年2月,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5月3000余件返还文物运回北京。当年就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办了一个展览,李季当时正是该馆陈列部主任,参与展览的举办,再度与这批文物结缘参与。“在展厅又重新见到当年在伦敦鉴定过的文物,当时也是很感慨。这么多人接力辛勤努力的成果。”
2020年10月20日,航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在机坪执行监卸操作及消杀作业时,海关人员做入境查验。国家文物局提供 马孝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