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300多年前,《论语》就有法文本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1月4日,法文本《论语导读》典藏仪式暨展览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此部法文本《论语导读》是2019年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由马克龙总统赠送习近平主席。

  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介绍,《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1687年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是《论语》在西方的第一个拉丁文译本,其中包括《大学》《中庸》和《论语》,是欧洲历史上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的儒家经典译著。莱布尼茨称,“今年巴黎曾发行孔子的著述,彼可称为中国哲学之王者”。

  1688年,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尼耶选择拉丁文版《中国哲学家孔子》为底本,翻译为法文本《论语导读》,以之作为“阅读孔子的钥匙和入门”,扩大了《论语》的受众群体和阅读范围。《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引发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杰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极大关注,大大推动了欧洲学者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研究热潮。

  此次,国家图书馆特别举办专题展览,展出《论语》在日本和朝鲜的刻本,以及17-19世纪的法文、意大利文、德文和英文译本,反映儒家经典当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情况。展览将向公众免费开放至12月6日。(来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相关新闻
法文本《论语导读》入藏国图

图为观众观看法文本《论语导读》。记者 洪星摄   4日,法文本《论语导读》典藏仪式暨展览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出席活动并致辞。   胡和平表示,此部法文本《论语导读》是2019年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由马克龙总统赠送习近...

给海昏简牍“治病”

给海昏简牍“治病”   图为经预加固后准备剥离揭取的竹简。   在纸张出现之前,简牍是最主要的文字书写材料。《尚书·多士》里面记载周公对“商王士”的诰令,其中有大家熟悉的一句话“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这是说商人的先人已经有了简册,上面记载了“殷革...

阳光学院:“多点开花”推进国学教育

由阳光学院国学研究院杜云博士主讲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论语》,目前已成为该校大学生选修课程的“香饽饽”,首批选修的达到5788人。这是该校强化文化育人导向、把国学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阳光学院作为全国民办大学中唯一建有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国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是特色之一。近年来,该校针对不同专业推...

孔子义利观探本

根据《论语》记载,孔子很少言及“利”的问题,偶或有之,也常常与“义”对举。例如为人们所熟知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在他的影响下,后世儒家将义利之辨看作一个重要问题,重义轻利成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倾向。然而,通过历史考察与学理分析,我们发现“义”与“利”的对立并非必然的、绝对的。义利之辨的形成与早期儒家学说的...

国礼《论语导读》背后的故事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为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内的孔子像。   资料图片   在法国,有一份珍贵的手稿串起了中法文化数百年的交流史。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本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这份国礼——见证中法文化交流历史的“无价之宝”,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阿瑟纳尔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