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敦煌藏经洞流失文物以数字化方式加速回归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流失海外的敦煌藏经洞文物正在通过数字化方式加速回归,首个由中方主导的数字化回归项目正在筹备之中。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在11月7日于敦煌莫高窟举办的“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介绍,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计划开展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回归项目。这一项目将通过国际合作,系统调查整理海外收藏的藏经洞文物。在对文物数字化采集的基础上,建设敦煌藏经洞文物数据库,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全球共享。

  敦煌研究院在文物数字化方面已有30余年的经验。2016年,“数字敦煌”数据库上线,免费向全球共享30个洞窟的高清影像资源。

  莫高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融荟萃的结晶。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五六万件珍贵文物出土。令人痛惜的是,约4万件文物流失到英、法、俄、日等10余个国家,敦煌成为“吾国学术之伤心史”。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郝春文介绍,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文物是敦煌学成为一门学问的重要因素。今天,它们仍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早年间,不少敦煌学者漂洋过海只为一睹藏经洞出土文物的真容。胶卷、影印等技术为研究提供了便利,但很多细节仍不得而知。

  数字技术为敦煌文献共享及回归提供了重要途径,目前2个主要项目均由外国主导。1994年,英国图书馆启动国际敦煌项目(IDP),敦煌文物数字化共享的第一步就此迈开。目前该项目已建立英、中等7种文字的数据库。2015年,法国国家图书馆向敦煌研究院等机构赠送馆藏敦煌文献的高清数字资源,实现了在法藏敦煌文献的数字化回归。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经过百余年的探索研究,敦煌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时代召唤敦煌学者进一步推动世界范围内敦煌学的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新华社 记者张玉洁)

相关新闻
重温抗美援朝战场文物背后的故事丨英雄气概 感天动地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新华社发 215号坦克车组人员被授予荣誉称号。资料图片 10月19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展览时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

台海遗墨系列(15):清末民国 叶镜镕《水墨兰花》立轴

馆藏珍品 台海遗墨 厦门市博物馆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个博物院就是一个大学校,要把凝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指示的同时,坚持致力于闽台两岸珍贵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和陈列。 “台海遗墨”系列甄选馆藏的闽籍或活跃于闽台两地的书画家作品,进一步解读作品内涵,“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文物中的抗美援朝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鲍宇雁 实习记者 孙璐璐】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70年斗转星移,此刻鸭绿江边,繁花似锦,绿草成茵。   彼时,时值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组建;10月7日,美方罔顾警告,悍然越过三...

《上新了·故宫3》即将揭秘比紫禁城还年长的神秘文物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这座宏伟的建筑群,在600年间完成了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的转身,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聚集了清晰的时间印记。明晚20:50,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出品、华传文化联合出品、春田影视制作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第三季...

鸦片战争文物在泉州展出

展出提醒国人铭记惨痛历史教训 台海网10月22日讯 据东南早报报道 今年正值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20日,《鸦片战争——文物陈列暨战事回顾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幕并展出。 回望历史,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旨在抢占市场、倾销鸦片的侵略战争,史称“鸦片战争”。此次展览以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