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复,10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湖北省共有34部珍贵古籍入选。至此,我省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达260部。
此次入选的34部珍贵古籍中,湖北省图书馆30部,武汉图书馆2部,湖北省博物馆1部,谷城县图书馆1部。
各省能够申报和入选的古籍日渐稀少
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入选的珍贵古籍,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支持密不可分。北宋写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经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是省政府斥资购买入藏省图书馆的。明嘉靖刻本《周易程朱传义》、明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范熙壬旧藏,由其后人捐赠省图书馆。
省图入选古籍——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本《襄阳县志》。
本次入选的珍贵古籍,除了刻本之外,抄稿本、名家批校本居多。如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史记》系黄丕烈和王芑孙跋,沈恕校。清抄本《尔雅正名》系黄侃批并跋,章炳麟跋。武汉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年(1576)翁良瑜雨金堂刻本《归先生文集》,系方苞批并跋。这些古籍的批校题跋,都出自赫赫有名的学者,是相关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重要依据。
一批珍贵的抄稿本得以入选,如孙承泽《研山斋珍赏集览》,方象瑛《明史列传拟稿》,赵一清《三国志注补》,叶名沣《桥西杂记》,孙星衍《春秋长编》,杨守敬《谢幼槃集斠记稿》。另外,谷城县图书馆藏明正德六年(1511)泥金写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得以入选。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图书馆藏清道光九年(1829)活字三色套印本《投壶谱》,此前仅见有抄本传世,此活字三色印本系首次发现,故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曾派专家来汉查验该书。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珍贵古籍名录的持续发布,各省能够申报和入选的古籍日渐稀少。相对于第二、三批国务院发布数千部国家珍贵古籍而言,本次共发布752部,我省能够入选三十多部,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