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英译本莫言作品反响怎样?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莫言在高密老家(资料图)

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反响如何?11月3日,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西强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上发表了题为《意义在阅读中生成——莫言小说英语世界读者接受调查》的学术研究文章。他通过亚马逊英文网站搜索发现,目前该网站在售11种莫言小说英译本,读者评价累计623次,评价数排名前两位的是《生死疲劳》和《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的读者评价次数是138次,好评106次,差评32次;《红高粱家族》的读者评价次数是131次,好评91次,差评40次。

通过高频词研究读者反应

王西强称,他通过搜集上述这两部作品的读者评价高频词和关键词,研究莫言小说英译本作为“翻译小说”在英语国家地区读者中的反应。英语国家地区莫言小说英译本的普通读者中有些自称“对中国很有研究”,但也有很多读者自称“读《红高粱家族》是因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从评论文字的语言来看,发表评论读者的批评态度多是诚挚认真的,评论的热点集中在作品的主题、叙述方式、故事的感染力、情节转换、叙述时空转换和翻译质量等方面。”王西强在文中评述道。

叙述方式被读者评论最多

他还发现,读者评论最多的是莫言小说的叙述方式。如对于《红高粱家族》的叙事,好评读者称赞其“叙述有力”“大胆(地拓展了叙述)视域与形式”。

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使用“我爷爷”“我奶奶”等“复合人称视角”,展开旨在拓展叙述者视域和知域的“我向思维叙事”受到部分读者的夸赞,认为这种叙述方式是“来自中国的杰作佳构”;差评读者则认为作品“对‘倒叙’(闪回)的使用太过频繁、多变而令人费解,(故事)情节中的时间前后穿插,读来令人困惑”。

在王西强看来,莫言小说的叙事实验——叙述时空与故事时空转换上的“时空拼接”、叙述人称视角的转换等,导致英语世界读者“阅读不畅”和“审美受挫”。

从审美接受角度来说,上述“差评”恰恰说明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使用的叙述“时空拼接法”和旨在拓展叙述者视域、知域而创造性地使用“复合人称视角”,以及由此开创的“我向思维叙事”对英语世界读者来说是一种前所未见的“陌生化”叙事形式,是其未曾有过的阅读经验,是“莫言体”的新历史主义叙事!“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世界读者对《红高粱家族》在叙事上的‘差评’和‘拒斥’在很大程度上正源于其未曾阅历过这样独特的作家和这样风格独特的作品。”王西强评述道。

译者有时整段漏译被质疑

迄今为止,莫言共有33篇/部作品被9位英语国家译者翻译成英文、由9家英语国家地区出版社出版并进入英语国家地区文学市场。其中有21篇/部是由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译成英文进入英语国家地区读者阅读视野,成为英语国家地区“翻译文学”的一部分。对于莫言作品英译本的翻译质量,好评读者都较为一致地认可葛浩文的翻译质量。差评读者中有多人质疑和否定译文质量。

有读者认为,《红高粱家族》“需要重译,小说很好!就是译文拙劣,而且太拖沓”;有读者指出,差评的原因“可能是糟糕的翻译”;有读者指出《红高粱家族》“需要一个忠实、完整的重译本!美国译者葛浩文一定是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时间紧没有耐心翻译,漏译很多。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但凡遇到怪词、难词,他都跳过不译;他跳过了几百个句子、有时是整段整段漏译”。持此类观点的读者多是“忠实翻译观”的拥护者,对葛浩文翻译中的“改译”“创译”“减译”和“漏译”等意见较大。

王西强在文中还表示,从整体来看,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普通读者中还是很受欢迎的,好评远多于差评。莫言作品被不断阅读、品评,作品的“意义”在读者的阅读和评价中不断生成。莫言作品英译本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蕴源起于中文原作,通过翻译在英语世界读者中进行着跨文化的“文本旅行”,其作为英语世界“翻译文学”的“意义”也在不断生成。(来源: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相关新闻
莫言、苏童等大家云集首届吕梁文学季将于今年5月举办

人民网北京4月9日电(记者陈灿)4月8日,由贾樟柯艺术中心主办的吕梁文学季于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首届吕梁文学季将于2019年5月9日至5月16日在山西吕梁汾阳贾家庄举办,这也是在乡村举办的为数不多的当代文学活动。本届吕梁文学季同时于临县碛口古镇设立分会场。 吕梁文学...

莫言:模仿西方,中国文学永远是二流

“这部小说翻成德文后,一位德国教授说,他看到主人公孙丙被钉到木桩上受刑时,就像是中国版受难的耶稣。这让我很受震撼”,著名作家莫言最近在北京出席歌剧《檀香刑》演出发布会时谈到他的感受。   莫言出席歌剧《檀香刑》演出发布会 。王小京摄   这是莫言的文学作品首次改编...

莫言“首度书法个展”正式开放: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5日电 题:莫言,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记者 宋宇晟   14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莫言的“墨迹展”在北京正式对公众开放。这被认为是莫言的“首度书法个展”。   事实上,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的字就时常见于网络,拍卖市场中有时还会拍...

《射雕》英译本黄蓉变“黄莲花” 译者是瑞典姑娘

《射雕》英译本问世   瑞典姑娘演绎中国盖世神功   2月22日,农历大年初七,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发行《射雕英雄传》第一卷。这是这部金庸经典作品首次被译成英文出版。这要归功于译者——瑞典姑娘安娜·霍姆伍德。她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郝玉青。“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郝玉青如是说。 资料图:新版《射雕英雄传》剧照。   因原著情节丰满...

莫言珠海开讲《我的文学路》 自称余光中粉丝

中新网珠海12月15日电 (邓媛雯 印兴)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来了,金砖国家高端文学论坛15日在北师大珠海分校开幕,莫言面对千余学子作了《我的文学路》的演讲,并现场赋诗一首。   莫言说当天早晨参观北师大珠海分校校园时,听说8月的台风刮倒校园一千多棵大树时,他说:“有时候风也是个坏东西。”   回忆自己写过有关的风的诗作后,莫言现场为该校赋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