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甘肃敦煌“升级”保护汉长城遗址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1月2日,“中国长城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馆教学科研基地”揭牌。 冯志军 摄

连日来,拥有足够丰富类型和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资源的甘肃敦煌,接连在玉门关遗址、阳关遗址和敦煌市博物馆设立了“中国长城研究院教学科研基地”,未来双方将在长城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发掘、数字长城建设、教育科研培训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赵琛介绍说,近些年中国长城研究院积极开拓教学科研发展空间,不断加强与长城沿线各主要景区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眼下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迫切需要长城文化,因为它能够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快手仙乐点燃敦煌不眠夜,超3000万人见证华帝“烟火传奇”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国风文化遇上人间烟火,在相融中会迸发怎样的生命力? 10月23日,快手联合华帝在敦煌举办“烟火·相融国风文化盛典”暨华帝2020新品发布会,依托快手原创国风IP“仙乐”助力华帝国潮新品出圈。在这场厨电行业鲜见的“国风盛典”上,快手国风创作人、民间国乐大师、敦煌艺术舞团带来惊艳演出,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听盛宴。活动由@华帝Vatt...

敦煌莫高窟首个整窟复原临摹重现盛唐洞窟风采

记者8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三年来,由该院美术研究所的20位艺术家联手进行的莫高窟首个整窟复原临摹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洞窟内的临摹白描,明年将为其上色,重现这一1200多年前唐代洞窟的原始风采。   临摹,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初始抢救性保护的“应急之需”,后发展变迁为不少“莫高窟人”扎根大漠的“必修课”。作为与莫高窟朝夕相处了17年的艺术家,敦煌...

纪念常书鸿逝世26周年 《此生只为守敦煌》推出

20世纪50年代,常书鸿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办公室工作 未名 摄   至2020年6月23日,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艺术家常书鸿先生离世已整26周年。近日,《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由浙江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书中再度追忆了这位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不凡的一生。   《此生只为守敦煌...

故宫之后,敦煌IP能否“出圈”?

飞天、藻井、月牙泉、莫高窟……不同于面向大众传播的故宫文化,敦煌文化相对小众,却也因其飘逸浪漫、神秘美好而让众多文创开发者趋之若鹜。据了解,文旅产品“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两个月,游览量即突破1200万人次,相当于甘肃2019年国庆假期全省接待量的一半以上,截至目前浏览量超过1500万。不过,敦煌文化距离真正“出圈”仍待时日。如何让高冷的历史文化接近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