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语言学家张伯江:与食物一样,语言也不可穿越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当时的用法,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曾经各个时期的文言的都是很漂亮的表述法,我们可以借它有益的成分吸收到我们语言里面,做很精彩的点缀。但是从格式到词语,想整个都回去,那是回不去的。”在日前一场关于《语文漫话》的讲座活动上,语言学家张伯江说。

  “跟吕叔湘先生学点语言学——我编《语文漫话》”讲座 高凯 摄

 

  作为2020年北京十月文学月的大众系列活动之一,北京出版集团人文社科图书生产事业部日前组织“跟吕叔湘先生学点语言学——我编《语文漫话》”讲座。

  当日主讲者张伯江教授,1962年生于北京,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作为著名语言学家,他的社会兼职包括《文学评论》等核心杂志编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评委等,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张伯江自1984年北大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长期担任吕叔湘先生的学术秘书。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漫话》是张伯江教授从吕叔湘先生海量的语言学普及著作以及语文教育文字中,按照语言—文学的内在理路,遴选最生动活泼的部分,结集为一本统系清楚、名副其实的“大家小书”。

  提及语言规律,张伯江认为,语言的规律也应该有一定弹性,“因为语言的运用本来就是一个活的东西,同时我们每个人又来自不同的方言背景、社会身份背景,你的文化教育不一样,从事的行业不一样,大家的语言习惯千差万别,这时候你要追求所有人同一个意思,只能用一种表达法,那是不可能的。”

  他指出,规律的概括应该说符合一般人思维习惯、体现一种普通的逻辑心理就算正确了。

  “所以你如果说什么是语病、什么是不正确的,那你除非不讲道理,正的说成反的,那肯定是语病。但一般来说,有些词语搭配问题,或者一些虚词该不该用,我们不主张对这些地方做硬性的规定,也是对所谓‘规范’这个词的一种曲解,一种机械的理解。”张伯江说。

  此前的全文言高考作文,包括当代一些作家的文言写作都曾经引发社会关注与争论,对此,张伯江当日直言,“事实上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其中写的是哪朝的文言?明朝的还是唐朝的、汉朝的?”

  张伯江提及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一篇短文章,“王力先生在其中说不要去学文言文,即便你让我写文言文,我也不敢说我写的就是古人的文言文。王先生举了《三国演义》里面一段诸葛亮的话,标准的文言,都是骈体的。王先生就挑出好几个字,比如‘再’字,在诸葛亮的年代哪有这个词?那时候不叫‘再’,那时候叫‘复’。王先生确实厉害,他对语言极其敏感。他说罗贯中造的文言,都不是诸葛亮那个时代能写出来的,都是后代东西掺进去的。”

  张伯江再以现在网上的段子为例说:“一个人穿越到秦朝,说,‘老板来一碗面’,后来老板说那个年头面条还没传到中国来。他说来一个西红柿,那更没有这个东西了。食品不能穿越,语言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看了到秦朝要碗面吃的那个段子之后,我也可以做一个批注,他跟老板要什么食品所用的那套话,有的是明朝产生的,有的甚至都是民国以后才产生的词语。”

  这位语言学家当日总结说,“所以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当时的用法,所谓的文言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因为我们有了一百年来的现代汉语,把以前的东西都叫文言,但文言不是一个均制的东西,不是一致的东西。所以用文言,或者写字用繁体,不是一种科学的表述方式。所以年轻人好文言,咱们国家有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从唐诗宋词,他们创造了很漂亮的表述法,我们可以借它有益的成分吸收到我们语言里面,做很精彩的点缀。但是从格式到词语,想整个都回去,那是回不去的。”(来源:中新网 记者 高凯)

相关新闻
超有才!台湾一初中生文言文写日记 老师用英文神回复

台湾一名初中生使用文言文来写日记,老师更不遑多让用英文神回。(摘自爆怨公社)(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据台湾媒体报道,还记得小学、初中时透过家庭联络簿上的“日记栏”和导师分享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时光吗?台湾地区有一位初中生竟使用文言文来写日记,家长直呼自己的...

泉州老师原创古文考卷现“微信、乔丹” 学生:穿越了?

穿越了?文言文里写“微信、乔丹”   泉港一老师以同事和生活经历为原型,原创古文考卷,学生惊呼太“现代感”了 杨国清 杨老师原创的古文试卷   台海网10月29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哎呀,杨老师又搞‘偷袭’了,这次的文言文阅读题考的是同学聚会,还看到了‘微信’……”日...

陪读新境界!宁波老爸把《千与千寻》改成7000字文言文

“既返食肆,父母犹暴啖,千寻急呼之,似不闻,掣摇父肘,回顾,豕首人身也。翕忽,魅影汹汹,鞭而笞之,豕嘶声大嗥,轰然而蹶。寻骇绝,毛骨悚然,踉跄奔出,于街市中颤声大呼,然寂无回音。”   叹服!宁波老爸陪读新境界   把《千与千寻》改成7000字文言文   本报记者 沈蒙和 本报通讯员 陈宏程   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档爆款电影清一色是动漫——《哪吒》、...

当古文结合历史故事:文言文经典作品还能这么学?

中新网北京7月10日电(记者 上官云)近日,主持人王芳新书《穿过历史线,吃透小古文》在北京举办新书首发式。 《穿过历史线,吃透小古文》书封。出版方供图   这套书的由来跟王芳的切身经历有关。2016年,王芳在教女儿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发现:市面上的文言文启蒙读物,大多千篇一...

写“文言文版”的评语 漳州一中学老师“走红”网络

台海网6月24日讯 据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报道 每逢学期结束之际,老师书写的评语是每个中小学生的放假“标配”。可是,你见过“文言文版”的评语吗?近日,漳州立人学校的俞盛华老师,就用文言文给全班56个孩子写了学期评语。那些满溢着古风的评语,得到家长、学生的欢迎与好评,通过大家微信朋友圈的传播,使俞盛华老师意外走红网络。6月22日,刚刚参加完中考监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