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光熠熠的大唐,出现过不少 “狂人”,比如,“诗仙”李白就曾让高力士脱靴,让贵妃磨墨,还写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狂句”。
但是,一生狂放不羁的李白,却从不会在另一个人面前耍“高傲”,他是谁?
制图:张舰元。
一次盛大的送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正月初五,这一天是个重要的日子,唐玄宗大摆酒宴,皇太子、朝廷百官在长安城站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
他们要送一个人回乡——贺知章。
贺知章老了,八十六岁的年纪,在那个年代已经非常高寿。
为朝廷工作了一辈子,他向唐玄宗请辞,说自己前段时间生了场大病,实在无法再胜任工作了。
面对这位年事已高的老臣,唐玄宗虽然不舍也答应了,他赐给贺知章镜湖剡川一曲,又赐周公湖数顷为放生池,并打算为贺知章办一场盛大的送别宴会。
这天,送别的场面可谓相当隆重,“吹笙击鼓,尽是仙乐,闻者无不增叹”。送别的队伍里,有太子、宰相,还有李适之、韦坚、梁涉、何千里、姚鹄、于休烈、卢象等等皇宫贵族和文坛才俊。
不仅如此,唐玄宗还亲自写下赠诗,群臣跟着和作,最后给贺知章送行的诗达到了三十多首,皇帝为此特地写了序。
数遍中国古代文学史,能获得如此荣耀的文人少之又少。
制图:张舰元。
回顾贺知章的一生,可以算得上“低调又圆满”。
37岁那年,贺知章进士及第,为当年的超拔群类科,授职国子四门博士。他与包融、张旭、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因才华而扬名京城。
不像其他大唐时的诗人,贺知章一生留下的诗作非常少,但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例如人人都会背的《咏柳》,《唐诗笺注》评价说:“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之后,经陆象先向朝中举荐,贺知章得以升任太常博士。他的仕途走得平稳,一路担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等职,最后授秘书监,人称“贺秘监”。
公元725年,贺知章迁礼部侍郎,同时还兼集贤院学士,史载:“一日并谢二恩。”
也在这一年,唐玄宗前往东岳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他召见贺知章去讲解和拟定礼仪制度,听完上奏,唐玄宗肯定道,咱俩想到一块儿去了,“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
勤勤恳恳为官几十年,贺知章得到了大家的敬重,唐玄宗写诗说他“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唐肃宗也感激他担任太子侍读时的指导,称赞他“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