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梅兰芳诞辰126周年:一代京剧大师,却自称笨拙学艺者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894年10月22日,梅兰芳出生在北京李铁拐斜街的梅家老宅。作为一代京剧大师,他不仅在京剧表演上创下一座座高峰,还对戏曲艺术大力传承创新。

  126年过去,梅兰芳这三个字仍是很多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印记。而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梅兰芳热”同样有着新的启示。

人们夹道欢迎梅兰芳先生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

  1911年,17岁的梅兰芳首演《玉堂春》,迅速在北京展露头角。他的嗓音清亮、宛如莺啼,令观众听得如痴如醉。两年后,梅剧团赴上海演出,沪上报纸广告版连续多日只登“梅兰芳”三个大字,吊足上海人的胃口。演出也场场爆满,《申报》称梅兰芳“南北第一青衣花旦”,赞其“貌如子都,声如鹤唳”。

  很多人可能以为,梅兰芳天资过人,就是为舞台而生的。事实上,他学戏的道路也并非一路坦途。《梅兰芳传》中写道,他的姑母曾说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眼皮下垂,见人也不会说话”。刚开始学戏时,先生教了他四句老腔,他学了好几个小时还是唱不下来。最后先生一气之下对他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对于刚学艺的人来说,这是多么重的一句话。然而梅兰芳并没有因为先生的话而气馁,反而被激起了进取之心。他在学习上格外刻苦,数九寒冬也会坚持练功,踩跷、踢腿、打把子、跑圆场……一遍遍摔倒,再一遍遍爬起来。8岁正式拜师学艺后,先生对他的要求也严,天不亮就起床练嗓子,反复练直到老师满意。上课别人唱二十遍,他唱三十遍。

梅兰芳与大家合影留念

  还有众所周知的养鸽练眼神的故事,梅兰芳的双眼有些近视,眼皮下垂,眼珠转动不够灵活,有时迎风还会流泪。听说养鸽子可以锻炼眼神,他便抱着试试的想法开始养鸽子。谁知,随着年复一年对鸽子的观察,他竟然真的把眼睛的毛病给纠正过来了。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曾在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说,他的学艺过程,与一般艺人并没什么两样,他不知道取巧,也不会抄近路。

  但正是这种苦学,才让梅兰芳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而谦恭好学、精益求精的学艺态度,也贯穿他的演艺生涯。

梅兰芳旧照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田汉梅兰芳62年前鹭岛祭英烈

1958年,在厦门烈士陵园,田汉(左)和梅兰芳敬献花圈。(李世伟 供图)   台海网9月30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62年前的10月,有两位著名艺术家,曾在厦门烈士陵园共献花圈,缅怀鹭岛英烈。他们就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以及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近日,本地文史研究者...

《百年巨匠·京剧篇》登陆央视首播 再现京剧之美

《百年巨匠·京剧篇》将于7月3日晚在央视CCTV-4《中文国际》频道黄金时段首播。   《百年巨匠·京剧篇》海报。主办方供图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一起并称为“四大名旦”,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梅兰芳——“样”、尚小云——“棒”、程砚秋——“唱”、荀慧生——“浪...

《传承中国》杨钰莹挑战梅派艺术饰演“杨玉环”

本周日晚21:08,北京卫视推出的大型京剧文化传承节目《传承中国》第七期即将开播。本周,节目组邀请梅派传人齐聚一堂,纪念梅葆玖先生逝世两周年。梅葆玖先生的开门弟子、中国台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魏海敏抵京亲授梅派精髓;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梅派第三代唯一男旦传人胡文阁亮相...

梅兰芳义女卢燕撰文悼梅葆玖:昨日之约 怎么就食言了呢

编者按:2016年4月25日,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在北京因病去世。和他情如姐弟的著名演员卢燕26日在美国洛杉矶通过微博发表文章《怀念我的玖弟,我最亲爱的玖弟走了》,称“你在的时候,我每次回国都是探亲,你不在了,我的回国只剩访友”,“垂垂老矣,心绪难平。不敢再想,泪目千行。情同手足八十载,而今再唱无人和。我最亲爱的玖弟,我永远怀念你”,读之令人落泪。...

京剧大师梅葆玖在京去世 为梅兰芳之子

梅葆玖   (闫平/文)   新浪娱乐讯 京剧大师梅葆玖于4月25日11时在沉睡中离开人世,享年82岁。梅葆玖3月31日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   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梅兰芳子女中唯一继承梅派艺术的传人,他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对当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