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店厨师改行“从艺”的济南陶塑非遗传承人王令涛在工作室制作陶塑。 仇玉娟 摄
造型百变的茶具、花瓶,生动传神的名人形象……从酒店厨师改行“从艺”的济南陶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令涛,用灵巧的双手和别出心裁的设计,创作出了不同类别和题材的手工陶塑作品。不仅如此,“半路出家”的他还在中国首创“孔门七十二贤”陶塑。
半道入行 从厨师蜕变为技艺传承人
1994年,16岁的王令涛考进一所烹饪学校学习烹饪,两年后进入高端酒店做雕花、盘饰等手艺。期间,因其雕刻的作品生动美观,不少顾客想带回家留作纪念观赏。
成功转行后,王令涛创作了不同类别和题材的手工陶塑作品。 仇玉娟 摄
“在酒店雕刻的作品一般都是用萝卜、黄瓜等果蔬当原材料,储存性很差,没几天就会烂掉,达不到长时间观赏的效果。”瓜果的不易保存让王令涛思考,到底哪种材料既能雕刻成品,又能长时间保存。在广泛搜集资料后,儿时酷爱的泥巴引起他的注意,王令涛开始尝试泥塑创作。
图为王令涛制作的陶塑作品。 仇玉娟 摄
烹饪雕刻积累的创作基础加上个人的努力和天赋,王令涛的泥塑技艺愈发娴熟。随后,他辞去酒店的高薪工作,赴全国各地调研学习,并确定自己的擅长领域,专心钻研泥塑陶艺技法。
2013年,王令涛创办泥塑陶艺工作室,在山东章丘拥有了独立的研发基地、制作团队和陶艺窑炉。但他不满足于此,在现有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继承现代的釉色彩陶泥属性,不断研发创新,形成山东济南地区特有的工艺技法和表现形式。2018年,40岁的王令涛成功申报区级非遗项目——济南陶塑,成为济南陶塑技艺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