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9月,全国大中小学迎来学生密集返校开学的日子。
在中国,教育从古至今都非常受重视,开学仪式也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古代其实也有“入学礼”,那当时的学生们多大年龄入学?“入学礼”又有哪些环节?
古人的入学年龄是几岁?
古代,学生的入学年龄没有一定之规,但通常比现在晚。
资料图:福建省沙县城关第三小学举行以“开笔破蒙 行礼入泮”为主题的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身着汉服的学童们先后进行“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破蒙”等仪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图为一年级新生向老师行拜师礼。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当然,也有个别神童入学较早。如唐朝中后期理财名臣刘晏7岁考中科举考试中专为少年儿童应试设置的科目“童子举”。《礼记》中有关于学校教育的内容,但没有规定入学礼仪。
《旧唐书》中记载,“药王”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这里也说明,他是七岁就学,而且十分聪明,能够“日诵千余言”,所以有人称赞他“此圣童也”。
明代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还提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
什么时候“开学”?
古代的入学时间,可能跟现在也不太一样。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有八月“暑小退,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十一月)砚冰冻,命幼童读《孝经》、《论语》篇章,入小学”等字样。综合看,彼时入学,大概是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小退”,十一月“砚冰冻”的时候。
另外,《北齐书·李铉传》中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开学时间大概是农历十月。这个时候,一般农事活动也不是很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