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蔚县剪纸传承人李宝峰:非遗传承是有根有苗的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在李宝峰眼里,剪纸是蔚县家家户户都能讲出门道的一门技艺,精巧细致、色彩艳丽的剪纸,是对北方民俗风情的生动再现。

  从业几十年来,获奖无数的李宝峰将其归结为“运气好”,已成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蔚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的李宝峰感叹,“非遗在现代社会得以生存,靠的是手艺人的坚守。只有坚守,才能传承。”

  文化传承需有载体

  蔚县剪纸是“刻”出来的。源于明代的蔚县剪纸,因风格独特、形象古朴而享誉内外。清代末年,剪纸工具改革,由“剪”变“刻”,并逐渐在构图、造型和色彩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剪纸新流派。

  走进李宝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的工作室,他正一丝不苟地刻制着剪纸作品。十来张薄薄的白纸层层码齐,雕刀每一刀都落得精确有力,最后点染上鲜艳的色彩,一幅精巧灵动的剪纸作品跃然欲出。

  “三分刀工七分染”,色彩是蔚县剪纸的一大特色。李宝峰称,蔚县地处蒙晋冀三省交界,多元的文化刺激了人们的想象力。用色大胆、色彩斑斓的蔚县剪纸,也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打树花,这是跑活马,这是喂门环……李宝峰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据介绍,蔚县剪纸题材广泛,涉及花鸟鱼虫、山川风物、民俗风情、神话传说等6000多个品种。李宝峰在创作中,不仅融入了儿时生活场景,还汲取了本地民俗特色,作品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

  在中国各大剪纸门派里,蔚县剪纸的特点是最为鲜明的。无论是用料还是工具,蔚县剪纸都一直走在社会前列,并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变化,因此也被称为活态艺术。

  李宝峰表示,蔚县剪纸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关系。文化传承,需有载体。正是传统与现代不断结合注入,才得以让蔚县剪纸流传百年而不衰。

  传承人谋“变”促剪纸重生

  作为土生土长的蔚县人,“剪纸基因”可以说是流淌在李宝峰的血液里。有着绘画天赋的李宝峰,自小便学习剪纸技艺。但他却没能赶上蔚县剪纸最红火的时候。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民间艺人开始对蔚县剪纸重新设计、刻制,同时丰富了工具、手法和染色技法,使蔚县剪纸摆脱了定型时期的青涩,并在构图、造型和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蔚县剪纸由此步入成熟期。但后来随着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人才流失,红极一时的蔚县剪纸逐渐少有人问及。

  不甘心蔚县剪纸就此没落的李宝峰,在1986年师从画家沈诚,开始学习绘画,并于1989年,进入蔚县剪纸厂担任设计工作。

  李宝峰回忆,初到蔚县剪纸厂时,自己工资为80多元,但直至1999年离开,都未曾上涨。

  虽然经济上收获有限,但李宝峰却说,在剪纸厂工作的10年,是自己收获最多的10年。

  “当时蔚县剪纸正处于低潮,得以让厂里员工沉下心来做剪纸。”李宝峰回忆,蔚县剪纸厂汇集了许多优秀艺人,他和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样式进行改造和丰富,并尝试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草原文化融入作品,推动蔚县剪纸达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正是这韬光养晦的10年,让李宝峰对剪纸的纸张、染料、刻刀乃至装裱了如指掌,并为以后打下了坚实基础。1996年,李宝峰开始为一些工艺品工厂设计图稿,他设计的织绒剪纸工艺品因样式新颖,手艺精细,深受人们喜爱,销售量一度占到全国销售量的40%。

  “忠诚”是求艺之魂

  名声渐盛后,曾有不少人找到李宝峰,向他学习剪纸技艺,但几经周折后,留下的却没几个。李宝峰很无奈,“剪纸技艺的社会使用度低,收入来源无法保障,前期还要投入大量时间,这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更令李宝峰担心的是,商业市场对蔚县剪纸造成极大冲击,导致偷工减料、抄袭、机器冒充手工等现象层出不穷,甚至一度出现了许多西洋化的剪纸作品。

  “艺术讲求一个‘悟’字,不仅指对艺术的灵性感知,更指求艺的忠诚。”李宝峰说,自己并非反对商业化,而是反对脱离文化内核的商业化。艺术是有范畴的,脱离了传统文化的作品,已经没有了生命力。

  李宝峰期待能有更多人加入剪纸艺术行列,扭转“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的局面。“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是求学求艺的灵魂。艺术要流传有序,绝不能钱挣了,初心却丢了。”

  敬畏手艺让技艺代代相传

  近年来,蔚县剪纸的产业化发展已经颇具规模,激光刻印剪纸也成为不少商家的选择,蔚县剪纸的发展也因此有了不同的走向。对此,李宝峰说,手工剪纸作品是手艺人用心温暖出来的,但机器却是冷冰冰的。

  如今,李宝峰仍保留着剪纸前先洗手的习惯,他将其归结为“敬畏手艺”,“剪纸是有根有苗的,我们必须对手艺衷心,让大家明白这些手艺所承载着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

  “不得闲”的他有着新计划。2022年冬奥会即将在家门口举办,李宝峰为此设计了许多冬奥元素的剪纸作品,并在设计中加入了戏曲脸谱、虎头帽、生肖等元素,“以剪纸承载冬奥文化,用冬奥宣传剪纸艺术。作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民间艺术,希望蔚县剪纸能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相关新闻
花茂村里的土陶艺人【组图】

母先才在接听客商下订单的电话(6月16日摄)。   52岁的母先才家住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13岁开始跟父亲学做土陶,是花茂制陶手艺第四代传承人。2014年,花茂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他开办了村里第一家陶艺体验馆。   母先才说,以前村里人的愿望是让子女走出交通不便...

甘谷木雕的传承与发展

甘谷木雕的传承与发展   王勇传授木雕技艺 王彩云   甘谷木雕作品   李富强   传统木雕艺术是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经济、生活的反映,对研究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具有参考价值。甘谷木雕是中国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极具美感,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象生动。   甘谷为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多佛寺道观,为甘谷木雕的产生和存续提供了重要...

大陆首部地方文化保护专项法规施行 支持台胞申报“非遗”传承人

中新社厦门6月1日电 (黄咏绸)《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6月1日起正式施行,促进闽南文化保护体系的形成,推动闽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该办法今年4月在厦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上获全票通过。相关人士表示,这是大陆首部地方文化保护专项法规。   该办法提出,实行闽南文化保护名录制度,保护名录包含闽南童谣等闽南传统口头文学以及...

在厦台胞首次上榜厦门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网5月18日讯 近日,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本批次共认定66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由47名增加到113名,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由111名增加至177名。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根据《关于进...

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 探索非遗活态传承

廊坊传媒网讯(记者张泰源)“这是五行养生香,这是檀香……晨用醒神纳阳之香,暮用舒缓镇静之香,日用通络舒筋之香……”一间雅室、一篆香、一位非遗传承人,和以往面对面的闻香体验不同,5月10日,在谷氏制香工作室,谷俊明架起手机,开始网络直播卖货。   “云端”拓展 非遗传承新天地   今年47岁的谷俊明是省级谷氏制香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