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古墓派”还是“改良派”?汉服圈的“流派”与“江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汉服商家、研究者们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仔细记录文物细节。(陈润熙/摄)

  想瞬间穿越回古代,或许只能是南柯一梦;但是,你和古风汉韵之间,或许只有一件服装的距离。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至今,汉服是其间如影随形的文化“胎记”。当被复古风掠起裙摆,加上社交媒体的传扬,它又成了无数现代青年追捧的新时尚。

美到“离谱”的汉服:从“出圈”到“出海”

  提花面料的对襟衫,袖口金丝勾勒出月季的纹样。浅色的裙面柔软素雅,绣上花卉和蝴蝶,远远望去,仿佛微风吹散红色花瓣,蝴蝶在春日的草丛中起舞。点缀的珍珠摇曳生姿,珠串碰撞,回响清灵。

  什么叫“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什么是“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简单点,“好看!仙女下凡!”“人间绝美!爱了爱了!”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主要居住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自然演化形成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汉服的服饰逻辑,即服饰的规律和规则,在周朝就确定了,而周以前的文化对该逻辑的确定有重要影响,周以后的汉服均以此为基础,在与外来文化的学习和交融中继续演变。

  汉服圈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从B站上诸多汉服up主的强势“安利”,到近几年“中国华服日”的设立,汉服节、汉服秀等活动的举办,汉服正在不断“破圈而出”。

  近日,天猫服饰等机构发布了《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在淘宝平台上,汉服成交金额首次突破20亿元;在阿里平台下单购买过汉服的消费者人数逼近2000万大关,其中消费者以年轻女性为主。天猫女装汉服行业负责人萧枫预测,未来汉服的潜在消费者还将爆发式增长。

  艾媒咨询的相关数据进一步显示,2020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规模同比增长74.4%,连续四年保持70%以上的高增长。随着市场基础的扩大,2019年中国汉服产业市场销售额突破45亿元,同比增长318.5%。

  汉服成为新国货,不仅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这股风潮也正在海外兴起。5至7月,天猫海外平台上,汉服“出海”销量同比增长超20%。

古墓、改良or仙女?圈内派系与汉服“形制

  汉服在中国的普及仍有局限。有一天,汉服爱好者“牛牛”穿着齐胸襦裙走在街上,身边有许多人问道:“真好看,这是和服吗?”这让她很失落,“但凡圈内少点钻牛角尖,多点团结一致,都不会将汉服的认知度置于如此尴尬的境地。”

  汉服圈的“江湖”,流传着三大派系:遵循古制的称作“古墓派”,衣服的形制、面料,乃至配饰、鞋履等严格依照文物或者史书;“改良派”主张顺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对传统汉服进行改造;“古墓仙女派”则折衷一些,认为可以部分采用雪纺、蕾丝等新面料。

  派系之间各执一词,互有褒贬,倒也十分热闹。

  当“路人”们纷纷惊叹汉服“美爆了”时,知乎社区、百度贴吧、微博上有关“形制正确”的讨论不绝于耳,总能掀起阵阵波澜。

  所谓“形制”,在汉服圈内多指一件服饰的形貌和制式。比如,明制直领大襟长衫,“形貌”是由直领、大襟、长衫组合而成的轮廓结构,“制式”是明代风格,综合而成这件服装的“形制”。

  不同的时期有不一样的服饰特征,因此,汉服分有周制、秦汉制、晋制、隋制、唐制、宋制和明制。正因为汉服有如此多样的形制,汉服圈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

  类似于人们今天所说的“款式”,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形制”一词还含有典章制度的意思。比如,冕服为帝王最隆重的礼服,朝服为君臣百官礼仪场合之服,普通人劳作时一般着短衣长裤。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建阳:考亭古街展演民俗节目 弘扬传统文化【组图】

图为书简舞,展现出朴拙浑厚、雄肆舒展的汉唐舞蹈风格。 台海网7月21日讯 据福建日报APP-新福建报道 7月20日,以“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古街展演活动在南平建阳区考亭古街举行,伞技、书简舞、抛绣球招婿、岳跛子灯影戏等民俗节目热闹路演,赢得现场市民游客阵阵掌声。 (...

传统文化在福州朱紫坊这座古厝里传承弘扬

林特(左一)在“集贤宾”指导孩子体验闽剧。记者 吴晖 摄   台海网7月19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 坊巷深处,丝竹声动。昨日,一场闽剧体验活动在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芙蓉弄4号举行。置身粉墙黛瓦的古厝,欣赏体验闽剧,既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又找到了历史履迹。这座始建于清代的...

福州华林寺大殿对汉服写真说“不”

台海网7月10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 穿着汉服到古香古色的景点拍照,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一种时尚。9日,有市民向记者透露,在福州著名古建筑华林寺中,不能穿着汉服拍照,他们对工作人员的说法也感到困惑。   参观须知上,有禁止摄像条款   9日,记者从福州市文物局得到确认,华...

闽台青年线上探讨信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神采飞扬,追梦未来。”7月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城音国学馆内,闽台两岸青年面对直播镜头送出祝福。   “神彩飞扬, 追梦未来”闽台青年信俗文化季活动在福州市与台北集神道坛同时举行。 吕明 摄   当天,“神彩飞扬, 追梦未来”闽台青年信俗文化季活动在福州...

积极“触网”,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当昆曲、木雕、汉服、古籍善本等遇到互联网,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日前,光明网联合腾讯共同举办“互联网如何助力传统文化C位出道”线上研讨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周文彰、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钟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著名作家马伯庸等多位产学研专家共同上线,探讨互联网如何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