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句成就才子名
钱起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在唐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及第,这首诗就是当年考进士时的试帖诗。《省试湘灵鼓瑟》因此成为试帖诗范本,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钱起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可见其才华横溢。在诗名上,与刘长卿并称“钱刘”;与郎士元并称“钱郎”,被时人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在仕途上,钱起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有《钱考功集》。
钱起在诗坛的声名和成就都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密切相关,这也成为钱起的代表诗句。苏轼有一首《江城子·江景》词,下阙词云:“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此词下阙即化用钱起诗句,亦可以看做是钱诗经典化的重要历程。
在美学上,朱光潜先生有一篇《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借评析钱起的这句诗,明确提出了关于诗歌的“静穆”理想。他说:“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人而论,他所感到的欢喜和愁苦也许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经过诗表现出来以后,都好比黄酒经过长久年代的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是一味醇朴……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他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
朱光潜先生亦认为,这两句诗还启示了一种哲学的意蕴,“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乐声消失,青山仍在,正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不仅仅有凄凉寂寞的情感,更在消逝之中蕴含着永恒,蕴含着静穆的美学理想。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