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与癌症抗争
终能面对面托付书稿
后来,癌症两度来袭,住院中的马识途在想,书稿或许就半途而废了吧。“家里人为我的病情担忧之际,我却想起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这激励了我,我也要发愤而作。”马识途写道。他让子女把稿纸带到医院继续写作,出院后也一面积极治疗,一面坚持写作。
2017年的一天,刘稚接到了马识途女儿马万梅的电话,希望她去一趟成都。见面这天,马识途把《夜谭续记》的手稿摊开在桌子上,他说,稿子写完了,不过书稿暂时还不能交,他希望让女儿录入一遍,再检查一遍。
谈及这次见面,刘稚说,“一方面,马老因为看重这本书,只有见到编辑才放心地把书稿托付出去。另一方面,马老也是希望和编辑讲述一下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刘稚回忆,马识途讲到《夜谭续记》里《树精记》这个故事的一部分灵感,来自于央视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带来的启发。
刘稚记得,马识途特别重视这本书的方言性,“他特意说明这本书是四川话的写作,希望编辑一定要在方言上有所把握。”
106岁履约后封笔
谨以此书献给韦君宜
2018年10月10日,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马识途书法展和《马识途文集》发布会,该丛书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共18卷700万字,收录了《清江壮歌》《夜谭十记》等作品。104岁的马识途亲自出席。
这次来京,除了出席活动,马识途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把《夜谭续记》书稿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如果说将《马识途文集》交给故乡是情归故里,将《夜谭续记》交给人文社则是义重如山。
约定见面的那天,刘稚和现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一起前往。马识途谈起《夜谭续记》,“虽然还有很多遗憾,也算完成了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约定,跟韦君宜的约定,总算完成了。”马识途说。
2020年7月,《夜谭续记》正式出版,《夜谭续记》图书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谨以此书献给曾首创‘夜谭文学系列’并大力推出《夜谭十记》一书的韦君宜先生,以为纪念。”
与新书一同到来的,是马识途一封深情的“封笔告白”。“我年已一百零六岁,老且朽矣,弄笔生涯早该封笔了,因此,拟趁我的新著《夜谭续记》出版并书赠文友之机,特录出概述我生平的近作传统诗五首,未计工拙,随赠书附赠求正,并郑重告白:从此封笔。”这份告白附上了《自述》《自况》《自得》《自珍》《自惭》五首诗,“无悔无愧犹自在,我行我素幸识途。”《自述》一诗中,马识途写道。
因为疫情缘故,新出版的《夜谭续记》暂时不能举办声势浩大的发布会,不过,一部作品的重量显然不是由一时水花定义的。想来,《夜谭续记》的深意,不仅在于高龄作者的笔耕不辍;不仅是作者把记忆的闸门打开的写作;不仅是用四川话讲述饮茶闲谈,摆龙门阵,以消永夜的故事。在历史长河里,这是一个约定的回响。
(来源:北京青年报;文/记者 张知依)